近日一系列的楼市数据“浮出海面”,楼市的健康程度在数据中一目了然。
先是有媒体通过对广州珠江新城片区、老城区及金沙洲片区、北部片区、南部片区的近3000套存量住宅进行监测统计后得出:广州存量住房空置率高达20.24%,已超国际警戒线的一倍。接着坊间传言,上海调查房产税征收范围时,有关部门最近针对本地居民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调查显示,2009年上海市本地居民户均拥有的住房套数为3套。上海的这一调查和业内专家此前所称,“广州50%的家庭有两套房,有些家庭甚至有六七套”的说法异曲同工。这些数据都显示了楼市资源的过于集中,无疑给楼价的虚高增添了一个注脚。
但是这并不是说楼市的需求不旺盛,相对于“房奴”,市场上眼巴巴希望当上“幸福的房奴”的人仍是很多。日前,广州唯一可售的限价房项目中海金沙馨园开盘,申购人数达5964人,按432套的发售套数计算,竞购比例高达14:1,无意之中创下了广州限价房竞购比例之最。这个比例远比考大学难多了,号称为中国第一大考的高考经过多年的扩招,已有70%学生经过高考可以进入各种高一等级的学校。
一方面很多人拥有2套以上住房,另一方面很多人无房可住。楼市的错位病态一目了然。而号称理性健康的广州楼市中,有多少住房“被平均”,就有多少投资客在其中潜滋暗长。
前日,广东省政府出台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增长的相关意见,要求贯彻执行,并要求各地对房地产行业全面检查,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要严格限制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严格限制发放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购买住房贷款。这一迟到的意见,似乎也暗应了以上数据的某些可信度。
应该说,楼市购买结构是社会结构的直接呈现,理想的社会结构是“纺锤型”的,中间阶层占据大多数,穷人和富人处于少数地位。但目前楼市的情况却呈现出“哑铃型”的结构:贫富差距的加大、中间阶层的弱小。这和目前的社会结构十分吻合。
“哑铃型”的社会结构通常会导致社会的阶层分化,对抗严重,当然是国民收入分配调整的重点。早在今年年初,国民收入分配改革就被提上日程,而昨日国税总局对五类高收入者个税加强征管,正是其中的一个步骤。无论其效果如何,中国都开始走在“消高拉低”的路上,“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真正变成“让多数人共同富裕起来”。
已显病态的楼市因此才有了从根源上治愈的希望。“大量空置”与“无房可住”的错位现实在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进程中,在宏观调控的推进下,希望有一个彻底消解的理由。
南方日报记者关丽
参与互动(0) | 【编辑:位宇祥】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