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建筑折射错位政绩观 不能一届政府一套规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短命建筑折射错位政绩观 不能一届政府一套规划
2010年04月07日 08:47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年来,“短命”建筑在各地频现,原因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地产开发等方面,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民网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85.8%的网友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过“短命”建筑。

  除设计和施工质量原因外,“短命”建筑更常见的是源自短视规划、问责不力。问诊“短命”建筑,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与亮丽景观相伴的,却是高楼大厦出人意料的“短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让我国成为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而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反观发达国家,英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也达到了74年。

  我国新建建筑每年消耗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一座建筑动辄需要花费数千万乃至上亿元,消耗大量资源。“短命”建筑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近年来屡次出现的因建筑质量问题酿成的惨剧,也在不断敲响警钟。建筑“短命”现象引人深思。

  质量差维护少导致“短命”

  据了解,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为什么实际生活中,建筑的生命如此短暂?

  “建筑的寿命主要取决于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与此息息相关的是施工用料的质量和工程设计质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认为,近年来被大规模拆迁的“短命建筑”,多数建于改革开放前期,房屋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差,客观上是造成这些建筑“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质量对建筑寿命的影响能有多大?以日本为例,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百年住宅”的建设构想,建设房屋时使用的都是标号40以上的混凝土,而中国大部分短命建筑使用的都是标号20的混凝土,仅此一项差距就使房屋至少短寿十几年。

  同时,缺乏高质量的维护,也是建筑“短命”的原因之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王建国教授表示,目前我国的住宅建筑是按使用寿命50年的标准验收的,但在建筑设计规划的阶段却很少有针对房屋维护的相关规划和保障的配套措施,大部分建筑住宅仅能使用30年,都是非天然性的破坏所致,如年久失修、维护措施不到位等。

  不能“一届政府一套规划”

  然而,人们也注意到,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建筑质量没有任何问题,却也难逃“短命”厄运。

  2006年,山东青岛市青岛大酒店被爆破拆除,这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酒店大楼主体全部使用钢筋混凝土建成,连爆破公司经理都表示大楼“坚固得像碉堡一样”,完全可以继续使用。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许多建筑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拆除,问题出在不理性、不科学的规划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科学的规划来引领。而在制定了合理规划之后,政府在实施和操作过程中的种种非理性行为,往往导致建筑“短命”。

  在许多城市,“一届政府一套城市规划”的现象十分普遍。上述住建部人士表示,地方官员受错误的“政绩观”影响,往往拍脑袋、想当然地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今天建,明天拆,重复建设,“这可以说是导致中国建筑‘短命’的重要原因。规划者和设计者如果眼光放远一点,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就不至于导致如此多的‘短命’建筑”。

  “让城市有喘息的机会”

  实际上,建筑的“短命”现象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关注,却鲜有解决良方。怎样才能延长建筑的寿命?

  王建国指出,真正城市的内涵是慢慢发展成熟起来的,城市建设必须要有远见,要按照理性、科学的方式进行城市规划,综合协调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等各种关系。

  孙克放认为,应该从提高建筑品质的角度延长建筑寿命。如尽量减少人工施工,应用工业化、产业化的生产模式。据了解,目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正在对制定中国的“百年建筑标准”进行相关研究,以期为未来中国建筑业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标准和经验。

  同时,有专家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出台并细化相关政策法规,严厉禁止没有质量问题的建筑提前被拆毁,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同时,也应该对那些因质量问题“短命”的建筑的相关责任人“秋后”算账,依法追究责任,使质量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

  王建国表示,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在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背后,城镇化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失衡的矛盾亦逐步凸显。无论是从技术上提高住宅品质,还是从政策上完善房屋维护的相关保障机制,都必须摒弃过去错误的发展思路。“要按照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领城市发展的脚步,让城市有喘息的机会!”

  徐徐 王炜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