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北京大学学者廉思出版了《蚁族》一书,“蚁族”这一概念被多家外国媒体引用。在书中,“蚁族”被定义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从事着临时性工作或是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月入不到2000元人民币,聚居在城乡结合部或是农村。“蚁族”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近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篇题为《“蚁族”不需要怜悯和悲情》的文章,作者认为“80后上学、读书相对而言很顺利,毕业后吃点苦也正常” “凭什么年纪轻轻就应该有大房子?”。原文作者的目的是想鼓励那些无处安放青春的“蚁族”们继续努力,为自己的梦想拼搏下去,但是“蜗居”为何就是蚁族的宿命?80后缘何就成为蚁族?“蚁族”真的不需要社会的怜悯和悲情吗?
中华民族可以称作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了,世界工厂的“美名”就是通过国人勤劳的双手赢得的,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要承受巨大的升学压力,毕业后还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而作为世界工厂的“工人”,中国工人得到的回报也仅仅是外国老板收益的一个零头。“蚁族”们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了生存下去他们通常只能租着300元的床位,每天吃两顿饭,从事保险推销、餐饮服务、电子器材销售等低收入工作,而且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如果说是因为懒惰会变得落魄,那么这些辛辛苦苦的蚁族们又何时松懈过呢?如果说是因为没有文化而失业,那么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蚁族”的收入为何还不及农民工呢?如果说国家经济困难,所有80后都难逃此劫,那么为何那些高干子弟却能衣食无忧呢?这样的矛盾恐怕很难用“年轻人需要多锻炼”来解释吧!
“蚁族”的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也不像某些评论家所谓的“年轻多磨练”理论那样简单。有些评论家将蚁族和文革时期的青年对比,认为现代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到很好的教育而且不会承受被批斗的风险,这样已经很幸福了,所以蚁族们根本不需要社会的同情和怜悯。这样的阿Q式比较法真的很让人惊诧,他为什么不敢将中国的教育和美国进行对比呢?如果说只要比文革时期强就算进步了,那么中国的教育部现在就可以解散了。这种自欺欺人的论证竟然可以公然发表,真的是件很让人差异的事情。
任志强说:“凭什么年纪轻轻就应该有大房子?”。如果说国家还处在发展阶段,社会财富有限,年轻人需要艰辛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蚁族的出现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发现,这些蚁族通常都是来自农村的“穷娃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能力上他们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但是成绩优异的他们在毕业的时候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城市只属于城里的孩子。他们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努力的在这个城市扎根,但是残酷的现实只能让他们像蚂蚁一样生活着,而城里的孩子却有着先天的优势,他们不需要为房子和工作发愁,因为父母早已在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为他规划了。自从隋朝开科举以来,家族、门第、金钱就成了平民子弟“入仕”的拦路虎,几千来这样的“明规则”始终没用被打破。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搞得热火朝天,但是到了揭榜的那一刻,又有多少平民子弟能金榜题名呢?
蚁族的出现并不是社会资源过于短缺造成的,而是一种不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体制造成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巨大的贫富差距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城里的高官富商可以“封妻荫子”,而农村的百姓连儿子的学费都是东拼西凑的;城里的孩子可以住大房子找好工作,而农村的孩子为了生存只能挤在集体宿舍内忍受他人的白眼。西方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做“人人生儿平等”,但是在贫富差距悬殊的中国,这样的梦想或许仅仅是一个“乌托邦”吧。
虽然蚁族的出现是一种不公平体制造成的,但是要想根本改变这样体制也是不现实的,毕竟“人人平等”也仅仅是指法律地位平等,要真正的实现社会财富平均分配在短时间内也是不现实的。蚁族们也不应该把所有的希望放在改变这种制度身上,因为生活是不相信眼泪的。“不劳而获”只适用于既得利益者的子弟们,对于出身贫寒的蚁族们,今天的奋斗是他们告别“蜗居”的唯一方式。有付出不一定就有收获,但是没用付出就一定不会成功,蚁族们已经别无选择。
值得欣慰的是,“蚁族”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也正在不断推出新的政策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和高房价问题。希望蚁族们能早日在城市里找到一个安放青春和梦想的地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