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来对房地产发出了从紧的信号,一边是加大供应,抑制房价快速上涨,另一边恢复对不满5年房屋的销售缴纳全额营业税,对囤地、捂盘再次发出警告。在政府表明了对楼市的态度后,消费者的观望逐渐显现,2010年楼市究竟是否会因此来个乾坤大挪移,市场各方的态度依旧不同。
消费者理性抬头
观望不是一两天
王先生 通讯业
王先生的收入并不低,但是即将步入结婚殿堂的他却并没有选择买房,他表示目前他和妻子的月收入接近1.5万,原本是去年中旬看中一套位于杨浦的房子,总价200万不到,可是年末这套房子总价超过了300万,这样首付100万,每个月还贷要高达七八千元,万一工作发生一些不测,就要面临房子被拍卖的可能。思前想后,王先生还是选择了一套几年前买入的旧公房结婚,这样每个月不用还贷,剩余的首付可以理财投资,每年实现10%的增长。这样算下来,与其把所有的钱投入到被日益吹涨的楼市,还不如暂时放弃买房。等后期楼市走势明朗了,财富增加了,再打算更新住房。
“轧闹猛”不可取
陈阿姨退休
陈阿姨买房计划持续了快一年,每次面临的问题都不同,年初是恐跌所以错过了购房的最佳时机,到了下半年则是买不到房子,整天瞎忙活。如今面对高达上百万的房子,陈阿姨突然想通了,她认为买房等同于投资,目前买的人太多,市场太热,购房并不理性。房价不会持续以如此大的幅度一直上涨,果然如今政府出台了密集的紧缩措施,相信对市场或多或少会起到冷却作用,不妨再观望观望。
开发商乐观应对
观望仍在心理层面
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戴正芳
近期成交量萎缩,从市场反应来看,消费者的观望氛围逐渐浓厚,这源于大家对于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表现出心理上的观望。至于持续多久,还要看政策的持续力度,以及后期是否有强度的政策。从目前出台的政策来说,观望停留在心理层面,持续时间不会很长。此次楼市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由供需矛盾造成,目前能在短期内扩大供应的可能还很小,因此即使有小部分观望,对房价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观望其实缘自高房价
奥林匹克销售经理 李侃
目前消费者观望与其说是出于对政策的观望,不如说是因为房价过高而引发的。从整个经济层面来讲,经济危机尚未过去,依旧要靠拉动内需来保持GDP的稳定上涨,政府不可能出台大力度的打压措施。而2010年由于内环以内的项目不能开工,市场会面临比今年更尖锐的供应紧缺,因此观望不会影响成交,反而是紧俏的供应造成成交萎缩,进一步拉动价格的上调。
但是整体向上的形势在2011年会得到止步,判断依据一是供应量的上升,二是持续的宽松货币或导致紧缩政策的出台,这会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业内谨慎面对
关注区域热点转移
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副总监 张琪
2009年底政府出台的新政预计将会使楼市再次出现变频现象。自2005年后楼市基本呈现两年间高低交错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2010年的楼市,或者可以说,2010年的量价将在2008量价和2009年量价的中部作一个平衡,根据全国主要城市的交易数据,2006年全国住宅平均每日交易量估计为12958套、2008年为13199套,期望2010年楼市交易量维持在13500-15000套之间,以利于楼市从09年的高热中回归理性。供应的缩减和2009年楼市购买力的消耗较大都可能造成此局面。未来楼市的发展,主要方向仍是促消费、调结构,其中之重点仍然是促消费。就当前楼市情况与政策导向来看,保障和改善性消费是真正消费力所在,而投机则将受到抑制,未来楼市发力点将进行相应的区域转移,应该注意到小城镇在下一阶段的崛起。
现有政策隔靴搔痒
上海杰星 钱春芳
近段时间,售楼处看房的人明显不如之前的多,不排除因为政策出台之后,对投资客的预期发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家都观望着政府出台的政策如何执行,后期是否有新政策出台。当然,由于近期土地市场十分火爆,成交价一轮高过一轮,这对市场的刺激会很大,也压缩了房价有限的下跌幅度。
市场调查
近四成购房者仍在观望
搜狐焦点网调查显示,81%的网友认为“火爆,房价几乎天天上涨”;16%的网友把票投给“地王频出,‘面粉比面包贵’”,仅3%的网友认为“还算正常”。在“对于‘沪四条’的出台,您觉得最重要的应是哪一条”的问题时,35%的网友把票投给“收紧税收政策,严格二套房贷”;有25%的网友认为是“严格土地供应政策,切实增加普通商品房土地供应”;还有21%的网友支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增加廉租房、经适房等供应”;余下19%的网友认为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监管”。
当问及“您觉得‘沪四条’对目前的楼市有何作用”时,高达60%的网友觉得可能起到的效果不大,还有24%的网友认为“现在还不好说”,余下16%的网友觉得“有抑制作用”。
在问及网友有关“2010年买房打算”的问题时,39%的网友表示“还在观望”,还有33%的网友表示“有,需要改善或购买首套住房”,余下29%的网友把票投给“没有,用做投资的话成本太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