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楼市疯狂的“抢房号”现象在各地频繁上演。究竟是房源紧张还是“炒作圈钱”?从海南到广东,从杭州到北京,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以往只出现在经济适用房上,“一房难求”时的情景,如今为何会蔓延至价格疯涨的商品房市场?这种看似“供不应求”的表象背后究竟有哪些利益黑洞?
放号现象制造恐慌假象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转暖且快速升温,一些开发商在楼盘未取得预售证或即将申请预售证时,便开始搞内部认购,公开放号或收取诚意金、办VIP卡,不仅能圈取大量资金,还能借机摸底市场,控制销售节奏,制造假象哄抬价格。
就是在这种让消费者感觉恐慌的氛围中,房价开始飞涨:根据搜房网的数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新天地项目,今年四五月份均价不过1万元/平方米,到现在均价已达17200元/平方米,上涨近70%。
中国指数研究院对今年房价异动情况作了粗略统计,经历了金融危机,到今年10月,上海房价相对年初上涨20%,北京上涨50%,深圳甚至超过80%。
“房价涨得越高,消费者越恐慌。放房号其实就是开发商导演的一出戏,借此从中牟利。如果没人捧场,这个戏是没法演的。”京城一大型房地产公司的销售总监一语道破开发商的放号玄机。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张化学说,去年形势不好的时候,连万科也打折卖房,以尽快回笼资金,那时候哪有开发商捂盘的?但今年3月份后房市迅速回暖,房地产商没有了生存危机,就开始通过放号等形式,来摸清购房者心理,以便定出更高的价格。
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锋认为,开发商通过收取诚意金、预购金以及违规放号,一方面可以聚敛巨额资金为企业资本运作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制造出房市供应紧张、人们纷纷抢房的假象,趁机哄抬房价,“实在是一箭双雕。”
“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记者采访了不少购房者,他们表示,问题根源在于买卖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到底有多少套房发了多少号?还有没有购买的可能?楼盘均价会是多少?这些消费者不被告知,但购房者的意愿“底牌”却被开发商所掌握,房价焉有不涨之理?
值得注意的是,“抢房号”现象愈演愈烈,一些金融机构在其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北京南二环的一家大型楼盘,就规定排号客户需以自己的名义向指定的商业银行存入数十万元现金后,才可成为银行的VIP客户,同时也获得楼盘项目的VIP金卡,可参与这家楼盘的产品认购,选到房后还可在总价上获得相应的优惠。银行由此把潜在购房客户吸纳为存款客户和理财客户。
整顿楼市政府应该严格管理
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楼盘在没有取得预售证时以任何形式收取订金,但一些开发商置若罔闻。显然,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出手监管,加大打击违规销售行为的力度,才能斩断房价非正常暴涨的“推手”,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海南省建设厅调研员黄骏表示:房屋销售沦为圈钱工具,释放的是一个危险信号。通过交钱排号,不仅涉嫌违法圈钱,更重要的是开发商借此推高房价,扰乱市场。一旦房市出现波动,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购房者所交的诚意金、预购金很可能就“有去无回”。
针对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房屋预售前收取“诚意金”的行为,一些房地产律师表示,“诚意金”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消费者向房地产商支付诚意金所购买的只是一种机会,并非实物。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近来房地产市场量价同步飙升,明年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要抑制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7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指出,2010年我国经济有望全面复苏,相应的房地产业特别是住宅业的发展,仍然是新一轮周期中重要的动力源之一,但必须有效解决房价不断上涨的问题。社科院研究员易宪容表示,高房价对居民消费已形成严重“挤出效应”,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抑制房价上涨过快,让房价尽快步入理性轨道是当务之急。
专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严格监管和及时引导,对于开发商违规放号“变相揽储”的行为须提高警惕,坚决打击;房地产管理职能部门应及时公布权威数据稳定消费者购房预期;在增加土地供应的同时,有效监测其土地开发利用进度,严查囤盘、捂盘,保证正常的商品房供给,防止因房价过快上涨引发购房者的恐慌。
◎揭秘
开发商放号小猫腻
名头一:诚意金。开发商在楼盘尚未开盘时,向购房者收取“诚意金”,数额由几万至数十万元。
名头二:VIP卡。有的开发商承诺,预交意向金购买VIP卡可优先选房并享受打折优惠。
名头三:倒房号。杭州、南京等地最近出现倒卖房号牟利的现象,有的楼盘刚一开盘就宣布“基本售罄”,随后就有人在网上发布消息,明码标价出售房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