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字当头,楼市还能不热?近日的看房经历让笔者感慨万千。北京西三环的一套旧房子,业主对中介提出集中看房。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业主接待了好几批看房者,最后楼道里都装不下,而房子价格原本定在130万元,最后提到180万元业主还没“舍得”出售。
房子一天涨价50万元,看似耸人听闻,却在身边实实在在发生了,而业主的做法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一个名词———炒房。
买房者希望房价下跌,卖房者希望房价上涨,楼市的买卖双方一直在角力和博弈。随着炒房者或者说投机者的出现,楼市的博弈方也在发生变化。原来购房者把房价上涨的矛头指向开发商,而现在有了炒房者后,市场同时也成了买房者与炒房者的博弈。而许多买房者有了房子后又转身成为房价上涨的拥护者。
如果把买卖双方归一阵营的话,现在卖方阵营越来越大,这个阵营里的成员都是要从楼市里分享利益的,开发商、炒房者甚至中介都成了利益相关群体。从博弈的角度来说,购房者实际上在与这整个利益群体博弈。
尽管房价上涨的受益者越来越多,但利益的最终提供者却只有购房者。如今楼市一二级市场的联动上涨、开发商和炒房者的相互轮番抬价,似乎表明,购房者在与卖方利益群体博弈时始终都是输家。
事实上,相对于卖方利益群体对市场的影响力,购房者的话语权始终很弱,博弈时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在众多受益群体一片喊涨的摇旗呐喊声中,购房者的声音逐渐被淹没。
这种市场博弈双方力量不均衡造成的结果是,楼市仍然是卖方市场。开发商卖出的房子再经投机者这么一炒,无怪乎房价会疯狂地涨上去了。购房者有限的资金不但要满足开发商的胃口,还要补足炒房者赚取的差价,也无怪乎一套房子要拿走三代人的积蓄了。
任何一个商品市场决定博弈双方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按照经济学理论,在市场条件下,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必须对称,否则交易就是不公平的。但在目前楼市,公布价格的都是开发商、中介公司,买房者只能从卖方那里获得零零散散的不准确的信息,正是这种现实原因让购房者失去了与卖方博弈的决心和能力。
在一手房市场,房价、销售进度、供求比等决定购房者购买行为的信息,实际上由开发商掌握着。尽管各地都有房地产交易网,楼盘销售情况理论上可以监测,作为购房者做决定的依据。但是开发商制造楼盘热销表象的手法却是花样翻新,使得数据失去了参考意义。
最近的例证来自河北燕郊的上上城项目。据报道,尽管该项目目前仅有7000套房源,却有2万多人排号,排号费竟高达2亿元,而开盘时众多排号者最终不得不接受价格上涨的事实,甚至买不到房子,开发商却达到了哄抬房价的目的。另外,开发商捂盘惜售、分次开盘来抬升房价的情况已是屡见不鲜。这种炒作的楼盘热销表象无疑容易误导购房者的判断,使购房者陷入盲从。
在二手房市场,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博弈双方力量失衡的现象更为明显。二手房不像新盘那样集中销售、集中成交,因而购房者更难对市场进行准确判断,这给了投机者哄抬房价以可趁之机。实际上,中介公司掌握着大量的二手房供求信息,对市场的判断比较准确,但他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站在了卖方的阵营里,处于与购房者博弈的对立方。
而且,那些活跃在地产界第一线的舆论家也大多为卖方说话,很少能提供有利于买房者的言论和信息。因此,尽管时刻关注着楼市、房价动态,但购房者却很难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尽管是什么促使房价上涨还在云里雾里,尽管房价的高涨已经使购房者难堪重负,但购房者最后不得不被动地接受房价的高涨,不得不以微薄的收入继续承载高房价。
事实上,如果没有投机者的兴风作浪,楼市买卖双方博弈的力量是不会这么悬殊的,楼市也会有一个良性循环的链条。炒房者的投机行为却扰乱了市场,影响了市场主体尤其是购房者对市场的正常判断。诚然,无投机者市场不活,但投机者太多或者说投机者形成了对市场的影响后,楼市就存在虚火的成分了。
因此,专家指出,要促进楼市的健康发展,必须改变目前买卖双方对市场影响力失衡的状态,促进楼市的信息公开是必然的选择,同时还要打击投机行为,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近期一些措施的微调已经释放出这方面信号。这表明,在楼市的话语权方面,制定措施的部门已经听到了购房者的声音。(李文龙)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