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在上海发布。和上月推出的胡润百富榜相同,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以58亿美元的资产登顶内地首富宝座;同一天,恒大在香港成功上市,以当日报收价来算,许家印以479.4亿港元的身家一举成内地新首富。有分析人士称,尽管恒大的上市以及未来龙湖等房地产公司的上市可能会造成内地首富的短暂换位,但中国首富榜的变化情况,实际上已经成为观察中国产业发展的窗口,此次汽车行业能杀出重围成为翘楚,其实已经表明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产业重心转移不可避免。
首富沉浮 验证行业轨迹
新的产业发展机遇造就新的首富,已经成为富豪榜的“惯例”。
以福布斯内地富豪排行榜为例,2001年的中国内地首富为刘永行兄弟,其霸业肇始于养殖业,最后在饲料业走向顶峰,他们走的是农业发展之路;2002年首富荣智健旗下的中信泰富从事的是基建、能源、航空、电讯等基础性行业;2003年首富丁磊的创业恰好赶上了互联网的热潮;2004、2005年荣智健再次登顶;2006年在流通业作用日渐凸显的时候,黄光裕开始崭露头角;而2007年房地产“狂奔”的时候,杨慧妍被推到首富宝座;2008年,房地产进入调整年,刘永行再次登顶;而进入2009年,在政府对汽车行业的大力扶持下,“比亚迪之父”王传福一跃成排行榜首富。
事实上,早已有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富豪榜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从农业、基础设施、互联网再到基础设施、零售业、房地产、农业、汽车,如此的顺序也恰好印证了中国热门产业的变化轨迹。因此,此次福布斯榜出台后,有分析人士为此认为,从排行榜上的首富趋势来看,当前产业重心已经逐渐向现代农业和制造业转移,房地产的支柱性产业地位开始动摇。从2003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后,这一轮的房地产业“黄金时代”或许已经结束。
政策发力 房地产为汽车制造业让路
上述结论并非空穴来风,中国产业重心向制造业、现代农业的转移在中国的产业政策上其实早有体现。
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就明文规定,将把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在遭遇了去年底的金融风暴后,为了扶持制造业,国务院在年初特别审议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汽车消费以及壮大产业的优惠政策。
所以,尽管汽车早已不是新兴行业,但随着政策的大力扶持,加上“新能源”契机,汽车制造业最终一举战胜房地产业,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产业。而王传福也凭此吸引了“股神”巴菲特购买了比亚迪10%的股份。胡润富豪榜发布后,胡润表示:“在全球汽车行业走下坡路的大环境下,而2009年中国的新首富产生于汽车行业,这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胡润认为,王传福顺应了科技、新能源、创新和环保的趋势,所以能够获得市场的青睐。
反观房地产行业,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下,在众多业内外人士高呼需要其出来救市的情况下,其获得的政策支持力度相比汽车制造业来说,仍然有限,以成都为例来对比这两大消费市场:今年以来,由于利好政策不断,导致车荒现象在成都反复发生,但政府仍鼓励;而房地产上半年在各大银行的违规下,虽然出现小阳春现象,但整个楼市却始终笼罩在“违规”、“高房价”的讨伐阴影下。
而在年底优惠政策是否延续的问题上,职能部门对这两大产业的态度对比也十分明显。上周,工信部公开表态,目前汽车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政策在提振需求、促进结构调整方面起到了明显作用,可考虑延续实施期限和扩大实施范围。工信部甚至还明确表示明年政策将“继续采取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等措施刺激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而反观房地产业,住建部官员不仅对优惠政策存废与否三缄其口,甚至还出现了年底将中止优惠政策的坊间传言。
此长彼消 产业重心转移成为现实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形,原因其实很简单。
从1998年中国住房分配制度发生重大变化以来,房地产进入持续扩张期。这一轮扩张从1999年持续到2007年,长达8年。不过,由于住房与民生消费的关系问题,所以繁荣的背后一只有只“有形的手”在实施调控。
而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4年以来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的总体评价》,从2004年起,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开始调控,以防止房价过度上升影响民生问题。
这一调控期长达三年,直到金融危机到来,信贷紧缩政策受到挑战,去年年底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开始有所逆转,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但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有所回暖后,国土资源部、住建部、银监会、央行、统计局等部门就又表示要严控高房价,调控又开始持续。
对此,著名财经评论人叶檀一针见血地指出,“靠房地产业将使中国经济陷入深渊。”叶檀称,“中国经济发展的命门在于,城市化没有完成工业化,已经金融资本化。在此过程中,由于财富分配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城市化与收入差距拉大同时出现,使中国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需市场。”
很显然,中央对汽车制造业的大力支持,正是在解决上述问题,以扶持“制造业”来完成“工业化”进程,同时形成内需市场。所以产业重心转移已经不可避免。
不过,尽管政策倾向明显,但房地产业也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叶檀称,“应该承认,中国经济不可能很快从房地产战车上下来。由于房地产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贡献极大,因此,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渐退出之后,保持房地产业投资稳定上升,能够让中国经济保持在平稳复苏的轨道上。”
做大做强 房企生存更加不易
产业重心的转移,意味着房企竞争将更加严酷,行业整合也将进一步深入。
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早已观察到了上述势头,而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不少房企内部已经开始在作出调整,不再采取“冒进”的方式发展。以成都来说,成都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成都房地产开发投资619.2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0.4%。根据成都市国土资源局网站公布,2009年上半年成都市共出让商业或住宅用地39宗,总成交面积2901亩,成交金额14.39亿元,成交面积较2008年同期下降了59%,成交金额也相应下降了86%,行业发展似乎开始趋于保守。
同时,房企大佬们也逐渐意识到做大做强成为生存发展的不二选择。于是在上半年销售业绩好转后,房企开始扎堆上市,抢滩资本市场。近日,曾遭遇IPO失败的恒大终于登陆资本市场,其他房地产企业在此鼓舞下无不跃跃欲试。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至少有30家房企正在进行A股或H股的上市计划。如果这批房企IPO成功,募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通过资本市场迅速放大财富,继而在实业中完成行业整合,似乎已成为房地产行业转变期下房企大佬们的共识,所以,未来究竟会如何,有待时间来验证。 (新华网四川房产频道 陈海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