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住房60年:从“盼有住”到“盼住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浙江住房60年:从“盼有住”到“盼住好”
2009年09月30日 10:15 来源:浙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60年浙江省住房变迁正是新中国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在新中国六十华诞到来之际,本报采访了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唐世定。

  记者: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浙江市民的居住情况如何?

  唐世定:建国初期,我自己也不到20岁,当时杭州老百姓的住房十分困难。大约在1952年-1953年,为改善百姓的住房问题,政府在杭州市下城、拱墅、江干地区建几个新村,建好的住房分配给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居住,由杭州市总工会分配。新村全是一层平房,每户20多平方米一间,厕所是公用的。

  记者:建国后房地产发展经历过哪些阶段?住房都有什么变化?

  唐世定: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978年),第二阶段是住房制度改革时期(1979年-1998年),第三阶段是市场化时期(1999年至今)。

  计划经济时期:当时居民的居住水平较差,只能满足基本的遮风挡雨需求。传统的住房制度是一种以国家统包、无偿分配、低租金、无限期使用为特点的实物福利性住房制度。但是政府无力有效地满足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不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也很不适应社会发展。

  住房制度改革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发表了关于建筑业和住房改革谈话以后,各地都探索住房制度改革。199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加快了住房建设的步伐。当时建的小区基本都是多层建筑,由于小区规模比较大,规划布局、配套建设都比零星建设的单位宿舍要好多了。

  市场化时期: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杭州住宅房地产的市场化运作正式启动,市场化的运作大大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多层住宅向高层住宅发展,住宅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不同类型住宅满足群众不同需求。

  记者:改革开放后,反映在房地产行业,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唐世定:最大的影响是1998年的房改——取消实物分房。

  自此,房地产市场进入加速发展期,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发挥,住宅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居民住房消费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消费热点。商品住宅的投资规模、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均快速增长,1998年全省商品房投资才143.7亿元,2008年已达到2000亿元,房地产市场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记者: 1998年7月“全国城镇停止无偿实物分房”,这对房地产发展有什么影响?

  唐世定:我以杭州为例子来说吧。这一政策实行以后,杭州率先停止实物分房,开始住房货币化分配。从此,杭州的住宅建设走出低谷,出现了新的重大转机,首度显示出住宅供求均衡的态势;杭州房地产企业拉开了深化改革的序幕,机制转换和体制改革成为开发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杭州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也脱颖而出,数个小区在国家示范和优秀物业管理小区评比中榜上有名。

  记者:我们知道,在1992年-2002年间,您正在浙江省建设厅担任副厅长,请问当时政府在为浙江的建筑行业、房地产发展、改善市民居住方面,都做出过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

  唐世定:主要是在1993年至2000年,实施了城市住宅小区试点,推动了全省住宅建设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此外,从1996年开始,省建设厅每年都组织举办房博会,有省房协等单位协办,现已经历了13个年头,举办了15届。通过展会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一个交易、展示的平台,为购房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买房的方便,同时也促进了住宅品质的提高。

  记者:浙江的建筑、房地产企业从全国来看,取得了哪些瞩目的成就?

  唐世定:浙江独有的经济环境和浙商特有的企业家精神,造就了房地产品牌不可模仿的特色优势,这些优势在企业进行品牌拓展和延伸、企业做强做优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房地产企业的创新主要有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

  记者: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同时,我们的保障房建设到现在投入有多大?解决了多少人的居住问题?

  唐世定:拿杭州来说,近年来,杭州市住房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对住房保障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其中2009年杭州预算共投入10.79亿元于住房保障,其中4.71亿元用于廉租房购置和租金补贴,3亿元用于危旧房改造。杭州市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从1997年的12.4平方米,上升到2007年21.6平方米,十年中人均增加了9.2平方米。

   (/本报记者 俞亦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