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金九银十”现象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价涨量缩”或“价平量缩”的“牛皮”态势。以北京为例,上周商品住宅期房(不包括保障性住房)成交量环比小幅下跌,9月14、15日的成交量更跌至300套以下,就连二手房的成交量也环比大幅下跌,疲态尽显。
部分乐观的房地产从业人士指出,目前不必担心房价拐点的出现,原因有四:从货币资金、预收账款、融资环境来看,地产公司尤其是国企“不差钱”;重点城市的土地供应量不可能快速增长;至少在今年剩下的四个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住宅去库存化基本完成,四季度供应量上不去。
记者认为,上述四个因素固然有很大的可信度,但量变是质变的前奏,楼市的滞涨值得业内人士高度警惕。已有业内人士警告,楼市将沿着“量价齐升——价涨量缩或价平量缩——量价齐跌”的轨迹运行。
地产公司虽然不差钱,但拿地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未来的资本开支不是小数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不会改变,但这无法再迅速提升实际购买力,因为房价的上涨速度实在太快;四季度住宅供应或许不足,但开发商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大举拿地,供应量将于明年开始回升。
记者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维持下去,资本市场继续平稳发展,地产公司的资金链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楼市的僵局还将至少持续到年底,近期房价拐点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住宅价格表现较为平稳甚至略降,但成交量无法回到高峰时的水平。
倚仗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支持,地产公司“扛得住”高房价,还可以过一段好日子,但潜在的风险正在逐渐累积,对此绝不可掉以轻心。目前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风险和最难以解决的矛盾仍是居民购买力难以支撑高房价,大幅降息带来的只是“购买力幻觉”,这种幻觉很容易被快速上涨的房价和未来总会来到的加息打破。
回顾2007年—2009年楼市和股市的走势,会发现两者何其相像:都打着“抵抗通胀”的大旗,涨到一个眩目的高位,又跌到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低位。事实证明,楼市如股市,先知先觉的人总是少数,有多少企业能像2008年初的万科那样,敢于坚决打折售楼?相反,率先打折的万科当时被业界视为“开了个很坏的头”。面对滞涨的楼市僵局,地产公司和投资者不可不警觉。(杨志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