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港人四成置业深圳 购房多自住为工作养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内地港人四成置业深圳 购房多自住为工作养老
2009年09月04日 11:04 来源:深圳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置业国际

  城市外延不断拓展,彼此之间越来越近,以至于北京与天津、上海与杭州、重庆与成都等等均在上演“双城记”。

  然而,“双城记”起步最早同时又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深圳与香港。

  随着深港融合不断加速,港人置业深圳渐成潮流,而且潜力十分巨大。

  港人移居内地成潮流

  潜在对象接近50万房价低廉易于置业

  根据香港规划署进行的主题性住户统计调查,在内地居住的成年港人,2001年约有4.13万,2003年约有6.18万,2005年约有9.18万,及至2008年,已经达到15.5万,平均每两年便增长50%。

  此外,置业国际的调查数据显示,港人在内地的置业规模:2001年大约为1.8万套,2002~2003年大约为2.1万,2004~2007年大约为2.4万。整体来看,呈逐步上升的发展态势。虽然2008年受内地楼市调整影响,尤其是限外政策影响,港人在内地置业有所下降。但是随着楼市逐步回暖,港人的置业激情被再次点燃,预计今年全年港人在内地的置业规模将会达到2.2万套。

  深圳与香港隔河相望,地缘优势无与伦比,让其成为港人北上置业的首选之地。香港规划署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内地居住的成年港人,超过三成集中在深圳。与此同时,置业国际的调查数据也显示,港人在内地购买的物业,接近四成位于深圳。因此,如果说港人在内地置业逐渐成为潮流,那么港人在深圳置业更将浩浩荡荡。

  潜在对象接近50万

  港人大量移居内地,尤其是比邻的深圳,这种状况能否持久,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综合分析来看,港人移居内地将会越来越多,置业潜力不可小视。否则,香港统计处不会将港人移居内地作为一个特殊的专题定期进行调查研究,香港规划署也不会与深圳统计局联合开展香港人在深圳居住状况调查。那么港人内地置业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呢?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布的《香港居住在内地居住地情况及意向2008年调查报告》显示,去年在内地拥有自置住宅物业的住户占全港所有家庭的比例为5.7%,在内地有自置或租用住宅物业的18岁及以上人士占全港所有18岁及以上人士的比例为3.7%。换而言之,移居内地的香港人士仍属少数,更多的则属于潜在对象。该报告还显示,未来10年打算在内地居住的18岁及以上人士为6.62万人,其中31.8%将深圳列为置业居住的理想之地。

  调查显示,有意到内地置业的香港市民大约在20%~30%之间。2009年年中香港人口为701万人,18岁及以上人口大约在550万左右。以此测算,有意到内地置业的潜在对象约在110~165万之间。在这之中,又有三成以上的人选择深圳作为置业的理想之地。因此,香港居民到深圳置业的潜力应在33~50万之间。

  房价低廉易于置业

  若以港人的收入水平配对深圳的房价水平,港人实现置业意愿便显得轻而易举。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人均GDP为89814元人民币,香港人均GDP为213871元人民币。虽然人均GDP不等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但人均收入之间的差距通过GDP差距也可略见一斑。

  正因为如此,港人在深圳置业便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方面,在深圳居住的香港市民住宅拥有率相对较高。根据《香港人在深圳居住状况2008年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53.3%的家庭居住在自己购买的物业中,租户所占比例仅为40.8%,其余则为由雇主、学校提供的宿舍,或免租的居所等。另一方面,港人在深圳置业时一次性支付比例较高,在深圳自置物业的香港人士69.1%无须按揭供房,其余以按揭月供4000元人民币或以下占多数。

  购房多自住为工作养老

  港人在内地置业按照终极目的划分,无非是自住和投资两类。香港统计处2008年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有意到中国内地置业的香港人士中,70.2%是为了自住,29.8%是为了投资。置业国际2008年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自住的比例是69%,投资的比例是31%。而在购买物业自住一类中,工作与养老又是两个重要原因。根据香港统计处2008年的调查数据,未来10年有意到内地居住的18岁及以上人士,32.5%是因为退休,17.5%是方便工作。

  《香港人在深圳居住状况2008年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在深圳居住的香港人士,就业人士占57.2%,退休人士占22%。随着港深之间的不断融合,这种状况还会长期存在。根据深圳的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来看,前海中心区和落马洲片区将是深港未来加强合作的重要切入点。宝安中心区、龙华、布吉、莲塘由于地缘关系将是这一群体置业的理想之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