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贷“瘦身”幻象
上半年天量信贷让房企融资如鱼得水,而7月份的信贷急剧“抽水”,会不会让开发商如履薄冰?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3559亿元,这一数字不及6月份新增信贷1.53万亿元的1/4,创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以来贷款增量月度新低。
就在整个房地产行业都在担忧信贷转向的不利影响时,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人士却透露,银行仍愿意将资金贷给那些优质客户。“有实力够资格的房企我们都欢迎,我们不会傻到把这些优质客户拒之门外。”浦东发展银行某分行负责房地产信贷的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金融风险研究中心博士沈洪溥表示,受到资金流向惯性的作用,地产业这个银行比较熟悉的行业,仍然是信贷资金青睐的投向。
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虽然在信贷投向上,银行与房企的亲密不改,但为了加强风险把控管理,银行在信贷资金审批和投放上,开始进行严格的管理,在审批上要适度提高标准,在投放上严格规范流程。
变量中的不变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分析,7月份的新增贷款中,2/3都是被基建和房地产收入囊中,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占比52%,房地产开发占比11%。
根据北京市的数据,7月份全市地产开发贷款共计55.9亿元,与个人房贷的86.8亿元一起居于所有贷款项目的首位。
不仅如此,落到房企手中的钱也许远不止这些。
根据本报记者从某股份制银行得到的一份《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国内贷款部分)》文件显示,截至7月底,该数字已经达到6000多亿元。再加上其他诸如建筑贷款以及基本建设等同样能够被开发商用作开发资金的贷款项目,今年上半年,房企拿到的信贷资金数额相当可观。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官方数据,上半年房地产业仅新增中长期贷款就达到350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5倍。
但形势发生了变化,7月份新增信贷资金仅为3559亿元,这一新低超出了很多市场人士的预期,信贷政策是否就此转向,也成为近日争论的焦点。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即使新增贷款总体下降,也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房企。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上半年的巨额贷款其实多数没有用足,房企还处于消化阶段,加上持续火爆的销售回款,开发商下半年并不需要过多的信贷资金就可以应付。
一位银行人士则表示,今年年初,房企和银行签订的授信额度其实只是一个大体框架,实际贷款额度与框架数字关系不大,即使上半年已经将额度用完,下半年仍然可以继续申请新的额度。
“房地产公司继续着‘不差钱’的行情,这从各地火爆的土地市场就可以看出。短期讲房企的资金不成问题,长期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会使房企对银行信贷依赖度减弱。”长江证券地产分析师苏雪晶表示,银行信贷的常规性减少并不会造成房企资金吃紧。
“钱经”各不同
然而,由于各个银行业绩、指标各不相同,上半年的发放状况更是迥异,事实上,不能笼统地看银行未来的总体放贷状况。
据了解,交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全年任务,7月份信贷呈负增长;建设银行虽然也已经完成任务,但仍在积极寻找优质项目,近日,万科获得建设银行500亿元巨额授信即是一例;对于全年任务尚有很大空间的工商银行来讲,下半年仍有强烈的放贷意愿。
“对于银行来说,房地产企业只要四证齐全,符合贷款资质,拿到贷款应该不成问题,毕竟其他行业企业的状况比房地产要糟糕许多。”民生银行某分行地产金融部负责人表示。
不过,银行对房企绝非表面上的“一视同仁”,监管层信贷结构调整的指示和对不良贷款监控的压力,意味着下半年银行放贷要“英雄问出身”了。对于万科、远洋地产这样的大企业,银行放贷往往会比基准利率还要下浮10个百分点,而那些资质远远排在后面的中小房企,只要银行的审批稍紧一些,很可能就将吃到闭门羹。
“房地产市场刚刚确立了复苏的趋势,这个时候如果收紧开发贷,肯定会对整个行业造成严重的打击,监管部门也不会轻易做出决断。但是在审批房地产开发贷时适度提高标准,严格规范流程是很有可能的。”交通银行研究部金融学博士鄂永健表示。
“银行对于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管理一直都比较严格,如果下半年加大审批力度和规范流程的话,很多中小企业将会被拒之门外,只能求助于其他民间融资渠道。”洪范担保有限公司经理刘晓栋对本报记者说。
鄂永健认为,目前其他融资渠道对银行信贷的替代作用已经明显出现。债券市场的“地产热”逐渐升温,上海复地、首创置业、中华企业等房企的公司债都在近日密集获批,华侨城更是申请了沉寂已久的短期融资券,数额达30亿元;另外,再融资市场也已经开闸,招商地产的定向增发计划刚刚获得了股东大会的批准。
此外,10月1日即将出台的《保险法》,很可能对保险资金进入不动产投资有新的放宽举措,目前以金地、金融街为代表的众多房企已经和保险资金打得火热,一旦这道闸门放开,下半年乃至今后开发商的资金渠道将会宽阔得多。 (宋振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