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称北京房价收入比27:1 不吃不喝27年买套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机构称北京房价收入比27:1 不吃不喝27年买套房
2009年08月21日 08:5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按照目前北京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一家人”不吃不喝需要27年才能买到一套期房?

  昨日,房地产中介机构中大恒基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目前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已达27:1,超出国际平均水平5倍。

  业内人士表示,北京市场中的自住型需求正在被挤出,流向二手房市场和郊区。北京市统计局方面则称,房屋成本包括购房成本和使用成本,不能简单地进行计算和对比。

  对此,中国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专家表示,虽然目前坊间及开发商之间对于“房价收入比”的概念有很大争议,关于它的计算方法也没有达成统一认识,但中国部分城市房价过高是不争的事实。

  27年才能买一套房?

  昨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称,今年上半年,城八区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28289元。参考该数据,按照每个家庭有两人工作计算,北京市家庭平均年收入为11.3万元(不考虑个税及保险等支出)。

  北京市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还显示,7月份,北京市四环路以内商品住宅期房平均售价为17478元/平方米;四至五环路之间平均售价16663元/平方米。中大恒基市场部主任张大伟表示,据此计算,五环内的商品房均价约为17000元/平方米。

  张大伟还表示,根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北京市住宅单套成交平均面积为113平方米,按照上述均价,单套商品房期房总价为192.1万元。

  张大伟称,按照目前常见的支付标准,每个家庭需要支付42万元的首付款 (3成首付),贷款150万元;同时,30年贷款利息总额为112万元。

  他表示,按照上述数据进行计算,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达27:1,相当于夫妻双方不吃不喝努力27年才能买到一套房。而根据国际标准,房价收入比应维持在3~6的范围内才算合理。即便不把房贷因素考虑在内,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也高达17:1,远远高于国际标准。

  自住型需求被挤出

  张大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房价收入比过高,说明目前北京市的房价已远远超出居民的购买力。他表示,根据目前的租赁均价,北京市房价租售比已超过500:1,说明投资投机性需求正在增多,市场的泡沫越来越大。

  张大伟表示,在高房价的压力下,期房交易中的自住型需求正在被挤出,并越来越多地转向二手房市场和郊区。

  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7月,北京市共成交期房商品住宅12840套,成交面积148.1万平方米,环比分别下降10.5%和5.7%。相比之下,二手房网签24916套,环比上涨7.37%,连续两个月刷新二手房成交纪录。房地产中介机构我爱我家的数据表明,上月二手房在整体成交中的比重达到62.49%。

  据中大恒基的统计数据,7月份,北京市二手住宅平均交易价格为12450元/平方米,平均成交面积为93平方米。张大伟称,据此计算,二手房的房价收入比大约为15:1。

  另一组数据则显示,在燕郊买房的人群中,90%来自北京。根据燕郊地区3500元~4000元/平方米的房屋均价,对于北京人来说,燕郊平均的房价收入比大约为6~7倍左右。

  北京统计局:不能简单测算

  有媒体公开报道称,“房价收入比”作为一个引自国外的概念,理应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对此做一个科学的解释,给公众一个明确的评价房价高低的参照。

  昨日,记者就上述“27:1”数据致电北京市统计局。统计局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房屋成本包括购房成本和使用成本两部分。其中,购房成本以房价为主,使用成本则主要包括物业费用和其他税费。

  该人士表示,国外的购房成本相对较低,而使用成本较高,与我国的情况刚好相反。因此,计算收入房价比时,应该对全部成本进行核算,而不能简单地计算购房成本并加以比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在西方,房价收入比的测算较为细致,新房与二手房分别有两套不同的数据。他表示,中国的住宅多按照面积,而不是套数进行交易,又由于纳入统计的收入只是全部家庭收入中的一部分,因此所得的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但他同时表示,即使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来测算,所得的房价收入比也低于实际水平。“北京的房价已经让居民望尘莫及。”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