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不少城市自主制定楼市调控的地方细则后,浙江率先颁布了首个省级细则。昨天,浙江省政府网站正式公布了共18项内容的“浙版细则”。并没有更为严厉调控措施的“浙18条”,虽然平淡,却透出了些许信号。除了对房贷认定的细则,浙江还“提前”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后续可能出台的政策,包括“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等有关税收政策”和“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
种种迹象表明,浙江似乎已经认定还会有新政出台。联系前些日子温总理的表态和上海沸沸扬扬的房地产税,加上各个政府部门的喊话,更深一步的调控似乎呼之欲出。
而实际上,这一个月前出台的调控政策被认为是史上最严的。甚至连之前一直欠奉的“诚意”都端得满满当当。应该说,这次新政比以往任何时期都严厉,抓住了房地产市场投机需求的咽喉。可为什么至今仍不见房价有相应的表示呢?
细看各地的政策细则,都以温柔被点评。虽然政策严厉程度超出市场预期,但是执行进度并不如市场预期。深圳出台的调控细则被业界认为“不如预期”,广州的细则悬而不决,上海细则尚未出台,唯有北京所出的调控细则严于中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房价再调不住,新的调控肯定会出台。
但是,应该长远看到的是政策如果得不到执行,那么就等于没有政策,相反,还会助长它们的抗体,锻炼它们抵制政策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政策出台总有一定的操作空间,所以要求政策出台者要尽量严厉地去推行政策,如果出台者怠慢了或者暧昧了,那执行者自然有更大的操作空间,都是这样,怎么指望房价能够真实的回落呢?
日前,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文章,分析所谓楼市刚性需求的真伪。在楼价的拉锯战中,房地产界一直以来有一个观点,大量刚性需求存在,支撑了房价长期上涨的趋势,也决定了市场出现波动时,房价不会出现大幅回调。在大多数人还搞不清楚什么是“刚性需求”的情况下,这一观点却已经被普遍接受。
可是,事实上,对普通家庭而言,一套住房可能需要几十年的积蓄,如果不具备足够的购买力,再刚性的需求也无法转变成有效需求。专家认为,在住房供需中,受价格、政策和心理预期的影响,大部分刚性需求可以推迟实现,不会盲目地冲进市场。而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影响下,如果房价进入下行通道,大量刚性需求会选择观望。
应该看到随着调控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命题被发现是“伪命题”,越来越多的言论是“理论上”。期待此轮调控,能还楼价一个本来面目。关丽
参与互动(0) | 【编辑:位宇祥】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