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这些建筑平均寿命只有30年,却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 中新社发 王云龙 摄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
就在仇保兴揭示中国建筑寿命的同时,广西南宁一栋新建小区楼房因质量问题悄然爆破。中国建筑的“短命”问题,其实早在多年前就被专家讨论、舆论关注了,可惜关注归关注,寿命依然长不了。
我注意到,舆论对“短命建筑”的关注,重点讨论的是政绩观和制度。的确,不少地方通过大拆大建促进GDP高速增长;我们在制度上有建筑使用年限的规定,但对建筑寿命却没有明确规定。但我以为,有一个根本性原因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大多数“短命建筑”身上都有腐败基因。
著名的“楼脆脆”事件中有“官员股东”,而且检察机关发现房企的董事长侵吞4000多万国资。再如,某县的“短命桥”背后就是包工头行贿;某“豆腐渣”车站大楼被称“腐败展览馆”,还有被称为“腐败楼”的温州“烂尾楼”……
如果这么多的“短命建筑”还不足以证实建筑短命与腐败有关,那就再看看城市规划浪费背后的腐败黑幕吧。有检察机关负责人就明确指出,城市规划浪费与腐败往往密不可分。有调查发现,经过腐败官员违规批建的楼盘,基本都成了这些城市规划建设中的败笔。
而且,工程质量监管领域的腐败问题同样与“短命建筑”密切相关,不论是招标投标方面,还是质量把关方面,由于腐败的渗透而让建筑质量打了折扣。据相关报道,将工程造价的5%—10%列入“公关费”预算用于行贿,据说是建筑行业的潜规则。可见,某些建筑之所以短命,原因之一是存在腐败成本,而腐败支撑的建筑注定坚固不了。
我以为,除了改造官员政绩观,完善建筑寿命的制度,另一个选择就是反腐。如果相关权力系统的腐败被遏制,我估计中国的“短命建筑”大概能减少一大半——在制度完善之前,不妨先除掉“短命建筑”的腐败基因。(北京 冯海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