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房地产崩盘”是危言耸听 房价不会大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专家:“房地产崩盘”是危言耸听 房价不会大跌
2010年04月01日 05:5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房地产出现局部的严重泡沫

  ●整体而言价格并未高得离谱

  ●经济发展需求增长支撑房市

  ●政府调控有力制度日臻完善

  最近,网上流传“房地产崩盘时间表”,该表把中国和日本的房地产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并得出结论:明年中国房地产可能崩盘。这种类比,逻辑上或许还讲得通,但它忽视了中日的国情不一样,因而便成了危言耸听。中国房地产不可能崩盘,也不会出现房价大跌。

  我国房地产市场当前在一些地方确实呈现暴涨局面,出现了严重的泡沫,但究其根本,还是需求旺盛所致。

  今年3月份第4周,北京市新上市的11个项目,价格继续全面上涨,每平方米均价达到25954元,比今年1月份的19110元上涨35.81%,比去年1月份的10488元上涨了147.38%,而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7653元增长到2009年的26738元,4年仅上涨51.46%。按照去年收入水平,以每户三口之家计算,买一套90平方米普通商品房,不吃不喝需要29年,而世界通常情况是5年之内。北京商品房价格已经高得离谱了。

  但是,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显示,去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仅上涨1.5%,这个数字可信度虽然让很多人怀疑,但还是能够显示就全国总体情况看,房价不能算是暴涨。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商品房售出93713万平方米,销售收入43995亿元,根据这个数字可以推出去年全国商品房每平方米均价为4695元,考虑到商品住宅价格高一点、经济适用房价格低一些因素影响,住宅价格大致应该也是这个数。而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为51525元,购买90平方米住房大概需要这个家庭8.2年的收入。这个数字与5年前相比虽然偏高,但不能说高得离谱。显然,房价暴涨主要集中一线城市、特大城市、中心城市。

  我国的国情与日本不具有可比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出现一批数量可观的富裕家庭,这个庞大的群体将首先在诸如北京等一线城市置业、购房,这些城市的商品房供给增加远远跟不上需求扩张,房价哪有不涨的道理?由于房价始终呈涨势,再加上相关政策没有跟上,投机非常猖獗,投机需求加剧了供需缺口。还有就是大量独生子女构成的“80后”开始组建家庭,他们背后有双方父母的经济支持,计算他们的购买力不能仅仅以他们年收入作为参考标准,而是3个家庭购买一套住房,29年分摊到3个家庭为9.7年,这和全国的8.2年数字大致吻合。

  从全国情况看,房地产市场确实有了泡沫,房价确实偏高,但这个泡沫决不至于高涨到崩盘的程度,并且房地产市场有着巨大的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在支撑,同时还有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传统文化促成的三口之家财力支撑。我国房市不但不会崩盘,价格大跌的情况都很难发生。

  中国房价与经济联系紧密。对于我们这样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国,每年还需要消化1000多万新增就业人口,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不仅可能,而且必须,房地产既是民生所需,也是经济支柱,牵涉到60多个产业,20%左右的投资规模需要依赖房地产提供,房地产财税收入占到一些政府财政收入总量的1/3甚至更多。尤其是金融机构大量贷款进入房地产领域,如果房价出现大幅下跌,是各方都不愿看到的。

  中国政府是有坚强执政能力的,完全有能力控制房价大跌,我们有这个制度优势。前不久发生的央企“地王”事件,中央高度重视,结果国资委迅速决策,78家央企在15日内必须退出房地产领域,这是坚强执政能力的典型表现。

  目前,中央政府的各项调控政策正在陆续出台到位。一是投机性需求已经受到明显抑制,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加快,三是平抑土地价格的政策措施开始出台,四是土地供应提速。所有这些措施都在增大商品房供给、减少商品房市场需求,从而缓解供需失衡的矛盾,最终达到平抑房价的目的。

  房价涨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现象,增长幅度过大也是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是国家经济生活转轨中的问题,但房价如此暴涨,也反映出我们应对速度、调控能力的欠缺。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房地产价格会逐渐趋于正常,一个与中国国情相匹配的房地产市场制度安排,也会日臻完善。

  (作者丁茂战 为经济学博士、现任职北京市崇文区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