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用来盛装货物的集装箱,现在也发生功能变异。“住人集装箱,每个每天6元”,深圳很多这种广告语,让超低租金的集装箱“住房”引来一片唏嘘声。
这种“住人集装箱”,仍然都是高房价造的孽。如果还有人硬要把这种“住人集装箱”套上诸如时尚、个性、自由的标签加以溢美,那实在有些把无知当个性。
道理最简单不过,在集装箱狭小的四角天空里,公民起码的权利与自由都被严重压缩。“尊严”这个大词必须包裹在现实体面的生活中。只要把“集装箱”这个词分拆成三个字,汉语的意象就足以让人感觉到这种“箱居族”比“蚁居族”更具有悲情。
“把人装进箱子里”,就是一种尊严的矮化。现实中人们可能时时都会主张诸如居住、教育、社保、医疗、安全之类的权利,但这些都与住在集装箱里的人们无关。他们的生存方式离最原始的“安身立命”这个词最近,他们权利与尊严沦陷的姿态,已是文明的尴尬。
“住人集装箱”是中国畸形房市下的一种结果,但“住人集装箱”未必能够产生唤醒房市理性的价值。现实中或许已经不缺乏比“集装箱”更悲情的居住生态,而是缺乏发现这种真实的眼睛,或者缺乏说出“居住悲情”的渠道。
事实上,那些“集装箱业主”现在就很害怕媒体报道引来“城管”,最后反而剥夺他们“住集装箱的机会”。这实际上同样是一种现实理性。地方政府遏制不住卖地冲动,通过土地财政制造出GDP幻象与城市发展政绩。其肯定不愿意把成绩消解于“住人集装箱”的另类风景之中,而这些小小集装箱也绝对不至于让官员们付出对待“钉子户”那样的成本代价。于是,那些“装在箱子里人”就只能在颠沛流离中丧失更大的权利与尊严。
一边是房市既得利益者在分享盛宴,一边是房奴或连房奴也做不成的苦主们,这样的情境分裂,都是现实“围墙”制造出来的沉重的隔离,改变这一切,需要一场有力量的改革。
□单士兵 (媒体人士)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