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高楼价相反,东京巴黎曼谷房价都在跌
很多国家还通过征收多种税来打击“炒房”
迪拜塔4日晚揭开了面纱,豪华程度令人咋舌,但房价却日益下跌。迪拜房地产价格降幅去年已超过50%,一些炒家们要血本无归了。
房价是个世界性话题,这轮全球经济危机就是由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只是与中国情况大相径庭的是,其他国家的很多大都市现在的房价不仅没涨,而且大多跌幅不小。看来去国外炒房多数是亏本买卖。
泰国房事之曼谷
炒房和房产投机不多
由于炒房和房地产投机现象在泰国并不多见,泰国房价近年来并没有特别大的涨幅。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房价下跌比较多,到现在楼市仍然低迷。
泰国的房价相对来说比较低,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在曼谷售价最高也就是18万美元,约合120万元人民币。加上生活方便,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到泰国定居。
泰国旅游局曾算了一笔账:在日本,一名退休男性每月可以领取1500美元的养老金,女性为700美元左右,两人合计2200美元。如果在东京,两人只能住一间小房子,上超市都得精打细算;但如果搬到曼谷,每月花830美元在市区租套两房一厅的公寓,再花几千泰铢雇一名佣人,每月也只要约550美元的生活费,这样每个月只需1000多美元就可以过得舒适自在。
同样的算法对欧美的退休老人也适用。因此许多欧美的老人退休后卖掉家乡的房产,在泰国买一套高级公寓,甚至独栋豪宅,然后请个司机开车,再请个佣人照料家务,就可以享受奢侈的生活。
法国房事之巴黎
房产市场量价齐跌
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法国房地产市场曾经出现过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1997年到2007年,法国二手房价格飙升了148.7%,而居民收入仅增长了51.3%。可以说,房地产市场已经与居民的实际收入状况完全背离。
受金融危机影响,法国房地产市场去年以来一度出现了量价齐跌的现象。法国全国房地产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年来,法国二手独立住宅和公寓的价格已分别下跌8.9%和7.2%。
虽然房价有所下降,但由于此前经历了多年的上涨,法国目前的房价仍不是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所能承受得起的。特别是在房价昂贵的巴黎地区,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无疑是普通人所不敢奢望的。
去年9月底,巴黎一套面积80平方米的公寓按均价计算至少也要50万欧元,也就是将近人民币500万元,而工薪阶层的月收入才2000多欧元,这就意味着工薪阶层要在巴黎买下这样一套公寓,不吃不喝也要20多年。
日本房事之东京
最高跌幅20%以上
虽然日本经济在去年第二季度就开始好转,但现在日本的房价仍处于最近10年的新谷底。
日本野村不动产调查公司去年底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首都圈的公寓楼住宅10月份平均价格比前年同期下跌了8%,而东京郊外一些住宅价格的降幅更是达20%以上。
目前,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的二手房售价也在持续走低,一般一套70平方米、建成10年左右的二手房公寓售价在3000万日元左右,约合220万元人民币,大致相当于北京二环路内二手房的价格。
而且,日本的房屋是有永久产权的,质量非常好,成本较高,可以抵抗较高级别地震。
日本房价的一个算法是,一个工作10至15年的普通职员,可以用他的积蓄购房。如果把这个标准放到北京,假定人均年薪8万元人民币,每年能攒5.5万元,那么北京房价就应在55万至82.5万元人民币。
不过,即便是如此便宜的房价,很多日本人也并不买账,还是采用租房的方式生活,加上日本对房屋的继承要征收大笔遗产税,每年还要征收固定资产税等,使炒房成了一个亏本买卖,自然也就没人愿意干了。
【他山之石】
多重税收严打“炒房”
很多国家通过征收多种税来打击“炒房”。以美国为例,在房产的保有环节,目前其50个州都征收不动产税,平均每年为1%到3%。
在二手房转让环节,美国人需要缴纳交易税、遗产税和所得税,尤其是所得税税率极高,最高可达39.9%。
对于短期炒作,即未拥有产权一年就要买卖的房屋,收入列入个人本年度总收入,税收比例最高可达33%。
而拥有产权超过一年以上的,卖房时也须交20%左右的税。可见,在美国持有和转让房屋的成本相对较高,这也是美国炒房现象十分罕见的原因。
对购房者登记“家底”
为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韩国政府实施了一种优先为无房户提供住房的制度,这种保障性住房占整个住房市场50%以上的比例,并实行“一户一宅”制,即一个家庭只允许购买一套住房。
为此,韩国政府实施了一套严格的档案制度,政府对每个购房者的“家底”都登记在册。因此,韩国极少出现富人假冒低收入者享受住房优惠的事件。
对于普通商品房,韩国政府也有一套遏制投机的措施。在税收上,对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住宅者收取高达36%的资产增值税,税率是“一户一宅”家庭的4倍。
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对遏制房地产投资采取了一些修正措施,对首次购房者采取了一些税费减免措施,但仍然严格区分自住需求和投机性购房。因此,在韩国炒房没有多少获利空间。(微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