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首师大见老同学,他气呼呼地冲我讲:“出去买点儿豆腐丝的功夫,你看我这车,愣是谁的划出一道!”
他去年买的SUV现代车,车身有条刀划的长道。
“咳—你一个搞文学的老师,当然会让学校里其他只挣死工资的人眼红……”我劝解他。
无独有偶。
这周二回家,夫人告诉我她下午去北京市教委办事,不到半小时功夫回来,停在停车场的车也是让人划上一条长长的硬道……
我无语,继续研读国务院关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却怎么也难专注起来。
想起街谈巷议的“蜗居现象”,房价真的已涨到让普通工薪阶层恐惧甚至绝望的境地了,而广大弱势群体恐惧绝望之后,势必加重“仇富”和“仇官”情绪;其中泄愤无着者选择划别人车的方式—我想这还不是胆大妄为的作奸犯科,可能还会有更激烈、更极端的……
所以,我们研判股市,除了研判经济逻辑之外,也得研判政治逻辑和社会逻辑。
国务院出台“遏制房价”政策的当天,房地产股整体下跌2.5%!我还在加仓土地储备多、业绩增长确定的几只二、三线房地产股。因为按经济逻辑,在城镇化加快扩内需、促消费的大政策下,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业会有长足的发展;还有,就是房地产关涉56个上下游的行业,房地产业有戏,中国经济“保增长”才有戏;房地产业没戏,中国经济“保增长”就难,而经济增长下来,支撑股市的根本力量便动摇;再者,便是房地产业已从财政税收和利益驱动上紧紧地“绑架”了各级政府,政府从2002年就宣称抑制房价,可七年下来,房价涨了数倍,莫非这回“狼真来了”?
经济逻辑上,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股是估值合理的守仓品种。中短期来看,遍读各大券商对明年一季度几乎一致的冲上4000点的预测—如果这样,金融地产是必配的品种。但经济逻辑之外的“遏制房价”,我们又不得不格外重视。
此前七年,无论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论及房价时,多用“调控”或“抑制”两词,这回国务院却义正词严的说“遏制”!让人想起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成语“怒不可遏”。从舆情和社会稳定的角度讲,毫无疑问,“遏制”是早该动手了。但试图将刚性需求与投机(投资)需求分开,又是几乎做不到的。
周二晚与机构作手们讨论时,恰遇申万的房地产研究员,她说可能是“一刀切”的信贷收紧和税收提高,这会造成无论自住还是投资的总量的压缩;价格或许难以明显下降,但成交量下来却会影响房地产公司的业绩和投资者对房地产公司的预期……
我们没有足够的篇幅讨论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公司。但对房地产股,“遏制”政策的“变量”已经出现。我不再把其列入价值类守仓品种,只能研究它的一定存在的交易性机会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