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蜗居》很火,昨天的扬子晚报说,常用来和《蜗居》作比较的电视剧是《奋斗》。我个人认为,这两部电视剧实在没有什么可比性,前者现实得不像个剧本,后者小资得简直就是个童话。
从童话到现实的转变过程,从《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始,就注定是一出悲剧。当我们,特别是80后的年轻人把视线从《奋斗》转向《蜗居》的时候,刚刚被媒体封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韩寒的话就在耳边响起:“房子剥夺了年轻人的理想。”
当理想成为一套可以蜗居的房子(当然,专家们大可以将其归为“丈母娘需求”),那么“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就会变成永无答案的绝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底层需要(温饱,房子都在里面)被满足之前,人极少能去追求高层次的需要。这倒是“钱学森之问”的一个答案了。
当然,这番理论任志强先生大约是会反对的。不知任先生看不看《蜗居》,不过他站的已经是“理论”层次——你没有钱,就不要想买房子。这个说法在逻辑上起码存在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悖论——是先有钱,还是先有房子?如果买了房子,富翁变成了“负翁”,那么他买这套房子“配不配”呢?
任志强爱放炮,其实放来放去没新意,无数的说法归结起来就一条:商品房只为富人盖。强调这么多次,只是为了他的结论服务:房价不能低。要不怎么体现“富人”的身份?典型地为自己说话而已。不过他建议政府为低收入者盖房,还是有道理的。所以叶扩先生将之称为一种“提醒”。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