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炒房”需从理顺房地产利益链入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遏止“炒房”需从理顺房地产利益链入手
2009年11月20日 10: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报载,上海浦东星河湾楼盘前不久开盘时,当日销售超过40亿元,264栋千万级高档公寓在几个小时内被一抢而空,刷新了世界房地产业的单日销售纪录。易居中国的房地产研究院的分析说明:这次投资性购房的占比估计在80%以上。

  在国内房价连续数年持续高涨、大多数城市工薪阶层买不起房的背景下,社会舆论都在关注一个问题,即: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房价坚挺?即使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房价下跌近40%的情况下,中国的房产价格却仍然在上涨,甚至超过房价顶峰时期的2007年。通过该报道的实例可以看出,炒房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近期国内一些一线城市房价急剧攀升,与炒房有极大关系。房虫们先是借银行贷款大批量买房,囤积居奇,待房价“炒”高后再抛出,从中牟取暴利。相对散户炒家而言,集团炒家最为可怕,如此前屡见报端的“温州购房团”每到一地,必定会掀起购房热潮,房价一路飙升。以商人的精明,善于发现房地产增值的潜在商机,所以他们瞄准近年来经济飞速增长的沿海城市进行炒作,几乎每到一地都能攻城略地,旗开得胜。

  他们惯用一种方式,俗称“炒楼花”,即在楼盘开发初期支付很少的资金,以优惠的价格预订房号,待开盘后房价上涨时再将房号转手倒卖,这是纯粹的“空手道”。还有一种零风险的炒楼方式,就是炒家与开发商达成协议,签订虚假的购房合同,以吸引一批跟风的普通买家,一旦炒作不顺,炒家可以全身引退,而被套牢的则是那些不明真相的跟风者。而对于开发商而言,至少也可以乘机搭顺风车售出质次价高的房子,何乐而不为?

  然而,在众多的炒作背后,我们竟然看到了一些政府行为的“影子”: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抬升本地地价,不仅默许怂恿炒房活动,甚至靠吸引外来资金炒作当地的房价。所以地方政府对于屡创“新高”的房价可以说是乐见其成的。

  尽管自2005年以来,在国家历次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当中,几乎都有遏制炒房的政策出台,比如提高交易环节的税收比例,比如提高第二套房贷首付比例等等,可结果是收效甚微,炒房热度不减反升。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房地产政策机制的利益导向在起作用。本来,在住房的功能中,居住属性是第一位的,投资属性是附属性质,可是在当前政策机制的影响下,房屋的投资属性要远高于居住功能。假若仔细分析目前中国整个房地产产业链条的利益机制来看,处于利益链条顶端的是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土地出让金和房贷利息收入使其成为最大受益者;其次是与房产相关的中介机构和炒房族;最底层的就是居住性购房者和租房者。在整个利益链条中,为了保障“顶端”和“中端”的利益,就要千方百计吸引“底层”进入,甚至制造虚假的市场繁荣,以防止价格下跌。在这样的利益机制导向下,国家遏制炒房的政策必然会在落实过程走样,比如,国家前两年提出要限制超大户型,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要占到70%,可炒房者需要的是高档豪华住宅,因此,这一政策就很难落实到位。

  从经济可持续发展来看,房产投机炒作已使相关城市的商务成本居高不下,也使城市吸引外来资金和人才竞争力下滑。许多投资者认为一些大中城市商务成本过高,居于前两位的构成因素就是“土地价格”和“居住成本”。在一些城市,地方政府片面追求“以地生财”和开发商对土地的过分投机形成了合力,在这种形势下,不少城市的房价虚火越烧越旺,由原来每平方米两三千元的价格,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急剧攀升到两三万元。在地方财政增收乏力,行政成本日益增大的情况下,不少地方政府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盯向土地,甚至直接向国土管理部门下达年度土地出让指标,明确创收任务。当越来越多的购房者面对高不可攀的房价望“房”兴叹时,一个“生态链”就显得十分敏感:政府获得出让土地的巨额资金,开发商赚取商品房的超额利润,而购房者却将为此承担近似“天文数字”的高房价。而房价过高,生产经营成本必然也高,这将不利于吸引人才、招商引资,更使城市中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成为“水中望月”。 (□吴学安)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