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经济危机的萧瑟,都没能给我国持续走高的房价降降温。“高烧”持续不退,从“未婚女青年推高房价论”到“丈母娘推高房价论”,给房地产行业把脉问诊者众,开方抓药者寡。
近日,在南京某论坛,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现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就给房价之弊开了药方:“现在房价之所以高,主要是在土地供应上,在建设一般老百姓的廉租房方面,政府做得不够”、“应该2/3房子由政府提供,1/3开发商去做”。
我们依稀记得两年前,同样是在南京,龙永图在某高层论坛分析房地产症结时指出,“老百姓没改变观念,每个人都想买房,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此话一出,“人人买房错误论”即遭广大网友板砖伺候。
这一次,有媒体评价说此番新论调让龙永图先生“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11月16日《重庆时报》)。这种天马行空的论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暂且不说,单是其中的民生情怀就已经让人在这个冬天多了几分暖意。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略显夸张的表述背后潜伏的常识,或许能给看不懂的楼市一些启发。
美则美矣,可操作性还差点儿!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水很深。
似乎人人都清楚房价的飙升已经呈现出了某种畸形的态势,但依旧拿它没辙。举个简单的例子,金融危机猛烈袭来之时,本应是房价随之同步下降之日,但从整体上来看,房价非但没有下降,反而逆市上扬,近期表现得更为明显。
顺着龙永图先生的逻辑,《中国青年报》做出了如下美好的假设:假如“2/3的房子都应由政府提供,1/3开发商去做”,房价的调控权就握在政府手里,房价就不会像脱缰的野马,民众也才不会为高房价买单。
美则美矣,可操作性还差点儿!
在多数情况下,购房者要面对的是地方政府和地产商的“强强联合”。《西部商报》的这句评述并非信口开河。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就曾表示,如果算上税费,政府从房价中分得的份额远超70%(3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房地产行业已然成为了某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
用龙永图先生开出的“药方”来给房价“退烧”,无异于自断左右手。因此,《齐鲁晚报》的评论毫不避讳地指出:“政府供应2/3房子纯属痴人说梦”。对房地产行业的利益链条视而不见,开出的“退烧药”“很傻很天真”。
可行性不强,但大方向是对的
“政府供应2/3房子”论断的意义,或许不在于它带给了我们一项新的谈资,而在于它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儿——房价原来是有办法调控的。
十多年前,福利性分房政策寿终正寝,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大幕徐徐开启。但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市场化结果还不尽如人意,它导致了如下结果:在一片涨声中,人们或是费尽财力甘愿做个房奴,或是干脆放弃了对房市的关注,反正买不起房,倒不如采取鸵鸟政策,管它房价到底是坐过山车还是坐火箭。
房价之疾该如何治?龙永图的论断或许可操作性不强,但它的大方向却是对的。也就是,要实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住有所居”目标,单单依靠市场的调节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适当的政策调控手段。
按照龙永图的表述,控制房价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二是税收的杠杆作用发挥。市场可能存在高价房需求,那么就通过市场满足这种需求,并通过税收手段将高价房的溢价以税收手段回馈到社会中;市场也可能存在炒房者,那么在允许这种行为存在的同时,以加大交易税率的方式让炒房者知难而退。
政府提供房子不如降地价
龙永图其实还看到了,房价飙高的背后,是土地价格的高涨。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整体上是稀缺的。这种稀缺性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一些地块动辄炒出数十亿的“天价”,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何全国各地的开发商都争着“囤地”。之所以没有人像囤地一样地囤大白菜,就是因为白菜并不具有这种稀缺性。
龙永图说“土地供应上”政府做得不够。如果地方政府在土地供应上适度放开一些,让建房土地不那么稀缺,开发商还有胆“囤地”吗?开发商不“囤地”,也就减少了“挟地”推高房价的几率。有人总以保护耕地为借口反对适度放开土地供应,其实,国民的居住面积是一个硬指标,住跟吃一样重要,保护耕地不应该成为不适度放开土地供应的理由。况且,居民合理的居所从来就不是侵占耕地的主力。
《中国青年报》的文章认为,调控房价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下调土地价格。土地价格降低了,等于套住了房价难以遏制的辔头。“政府提供2/3房子,不如提供2/3地价。”该文作者还算了一笔账,如果开发商的房价定为10000元,其中3333元为地价,地价的2/3为2222元,那么,房价就定为7778元。购房户每平方米可少花2222元,这个降幅已经不算小了。
也许意识到自己发言太过犀利,龙永图演讲中也承认:“我这话,让房地产开发商不太高兴,市长也不一定高兴。他们希望看到高档房税收来得多。但如果城市市长不拿出好的地给百姓,我觉得这个城市的管理者,不够资格。”
这或许可以看作龙永图对城市管理者的诤言吧。 易艳刚(本报观察员)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