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社科院住房绿皮书没有点出楼市的要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评论:社科院住房绿皮书没有点出楼市的要害
2009年11月18日 15:17 来源:红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1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发布了首份住房绿皮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09-2010)》出炉。

  好像社科院每年都搞这么一份报告出来,去年的报告就引起社会一片争议,今年的报告注定还会争议不断。这可能主要是人们对报告的期待过高,因为社科院必定是中国政府的高级智囊,这里出来的报告人们想着一定会对今后的政府决策发挥影响。另一方面最近的楼市怪相丛生,人们希望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看到楼市发展拨云见日的希望。

  但是报告出来后,人们可能会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报告怎么没有触及到楼市的问题,不管是根本问题还是表面问题,更没有触及楼市的痛处、病根和要害,报告里大量的篇幅都是在描述楼市的一般现象,并且加了些赞美之词。

  比如:《住房绿皮书》指出,到2009年9月,住房用地成交量连续8个月呈增长态势,2009年前三个季度的累计成交量首次超过了上年同期水平,且成交总价普遍较高。从第一到第二季度,北京购置的土地面积从19万平方米上升到了67万平方米,增幅达253%;天津的购置土地面积从28万平方米上升到了146万平方米,增幅达421%;重庆也从138万平方米上升到了186万平方米,增加了35%。四个直辖市中,只有上海的购置土地面积有所下降,降幅为50%。在土地交易较为热络的情况下,土地交易价格也有所上升。国家统计局2009年10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第3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了4.7%。

  这样的描述有什么意义?土地交易量增加百分之百以上,但是开发商囤地越来越重,土地从政府手中再转移到开发商手里除了让开发商囤地赚钱外还有啥用?这是究竟是为什么呢?该不该拿出办法来整治一下?土地进入市场却没有形成真正的房屋供应量已经成为楼市最根本的要害之一,但是报告中却对这个问题之字不提,好像土地成交量多了就是楼市多大的成就一样。

  一个研究报告没有问题咋研究?没有研究怎么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报告提出了房地产市场明年的四个目标。总体上是价稳量增,分解出来就是增加销售、扩大投资、调整结构、稳定价格。

  实际上,对中国楼市来说,价稳量增的目标是绝对实现不了的,追涨不追跌是楼市的基本特点,今年楼市火爆的原因也是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中国楼市目前的投资占比重多,并且投资主要在赌房价上涨,而不是用于出租获利,因此交易量主要是在房价是不是上涨上。

  房价下跌和房价稳定都不会造成交易量增加,即使房价上涨缓慢,交易量也一定会下降,只有当房价下跌到相当程度时,也就是下降到自住需求的均衡线时交易量才会上涨。这么看来,绿皮书提出的目标离中国楼市的实际情况差距太远,这个目标更不可能实现。

  绿皮书指出,2008-2009年中国城市化发展对城市住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住房的真实需求得到释放,同时,全国总体用地规模大幅增加,也为住房供给创造了条件。

  但是所谓的城市化无非是农民进城安家乐业,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面对高房价广大的农民根本实现不了进城的梦想,高房价已经成了农民进城或者说是城市化的最大障碍之一,当然还有户口、福利等原因。哪怕那些常年、并且连续多年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工,根本没有在城市购房安家的条件,而政府的保障房也与这些人不搭界。

  房价没有大幅度的下降,城市化进程就根本无法释放住房需求。只指望那些农民里的暴发户、企业家进城,是没有真正城市化的。同时这样的城市化造成更大的城乡差距也是要不得的,因此研究城市化进城,就要认认真真地研究农民因为工作就业怎样进城安置的问题,而不能总琢磨着把农民手里的那点血汗钱怎么再弄到自己手里来。

  绿皮书指出,虽然我国住房市场体系发展迅速,住房供应结构已呈多元化,已经构建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这个话说的有点早,今年全国的保障房任务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的样子,年前人大批复的的保障房计划没有实现,这有点奇怪。今年是经济危机救市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近一万亿的资金通过多种途径渠道流入楼市,造成今年楼市的不一般。但是,在这么好的形势下,为什么偏偏保障房完不成任务,这么多资金入市为什么偏偏保障不了政府计划之内的、有关系国计民生的保障房建设?这是值得思考的,也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凭什么说,已经构建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恐怕全国还没有哪里的保障房已经成为体系。即使在北京这样的福利发达城市,都是一套经济适用房不知道多人在瞪大眼睛盯着,即使如此还要经过多重管卡才能进入候选对象,在这么严峻的情况下,说已经形成体系未免太牵强。

  绿皮书说,廉租房制度建设缓慢,保障范围小,资金缺口大,这是事实。至2006年底,通过廉租房制度改善居住环境的低收入家庭有54.7万户,占2008年底目标的5.5%。大部分城市,没有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单亲家庭和日益增多的老龄群体中的空巢家庭纳入廉租房政策的保障范围内。也就是说有很多该保没保的情况,如果都纳入进来恐怕问题就更大了,按照这个速度解决下去,恐怕就很多人都看不到那一天了。

  截1998年至2006年全国累计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仅为70.8亿元,2007年1月至11月全国投入资金仅为83.2亿元,远远没有满足“十一五”期间每年近500亿元的廉租房资金需求。

  完不成任务的责任落在缺钱上,其实也挺缺德的,几十亿元,拿不出来?谁信?往往都是这样,到了解决实际问题时没钱。这个问题其实很有研究的必要,人大都批的项目为什么落实不了资金,该怎么保证这关系国计民生的资金?能不能从不该花钱的那些地方挤出资金来?这方面应当有政策保障就好了。(马跃成)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