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南京买不起房,在某媒体工作的小姜最近放弃了心爱的记者岗位,去外地一家杂志做了编辑,在那里,她以每平方米不到3000元的价格很快买了一套住房。因为上海房价高,上海吉尔生化有限公司日前收购了一家美国企业,意图在美国发展,既迎合美国人相信美国货的心理,又躲避高房价带来的高成本。
因为高房价而“出走”的这两个事例,引出一个话题:别让“高房价”成为引才“拦路虎”。
“高房价”对于人才与城市的负面作用,不妨从温州的反思说起。同很多城市一样,温州的“发家”靠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而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这种产业结构,带来的是温州老板富豪多、产业工人多,而就业于现代服务业的白领却很少。现在,温州同样要向附加值高的“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大量白领人才。但是,由于老板云集、炒作过度等原因,温州楼房单价普遍在2万元以上,白领人才“居大不易”,严重影响了温州的人才结构、发展潜力和转型升级。这种现象,最近引起了温州上下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温州的反思发人深省。人才的重要不言而喻,而房价的高低常常决定人才的流向。一个地方的楼价,相对于收入、相对于其他城市过高了,势必阻挡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进驻的脚步,进而滞缓城市的转型、削弱城市发展的潜力。目前,我省不少城市和地方都面临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问题,人才结构已由过去的“老板+农民工”变为“老板+白领+农民工”,没有人才不行;房价太高,人才不来,也不行。在今年7月深圳市委召开的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会上,企业家们认为,是“高房价”赶走了人才,这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正基于此,上海市委主要领导近日明确表示:“我不认为房价越高越好,上海的发展取决于人才,如果房价高昂得让人才都不来了,上海有什么希望呢?”正是基于同样的理念与思路,我省沭阳等地提出了“低房价战略”,以低房价促需求、引人才、求发展。
上海深圳等地的抉择,无疑彰显了城市管理者的远见卓识——把房价高低放到事关人才引进、城市转型的战略高度来考量、筹谋、运作。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地方财政的重要倚赖。但是,假如对“土地财政”倚赖过度,假如对楼市索取过多,表面上抬高的是房价,实际上增加的是市民的住房支出和生活成本。往小里看,不利于楼市的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往大里说,不利于城市的人才引进和转型升级。因此,对城市的管理者来说,从人才引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房价问题,协调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这也是一种执政能力的实施与展现,而不仅仅为了当下的财政收入而削弱城市和地方的未来竞争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