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版“勾地制”试点的第一幅土地,黄浦区外滩金融集聚带8-1商业商务用地将成为全国新“地王”。近日,该地块举行正式的公开推介,黄浦区有关人士透露,该地块估值90亿元至100亿人民币。如果真有企业成功将其“勾”出,业内预计最终成交价会超过1997年湖南长沙92亿元天价拍出的新河三角洲地块。(《上海证券报》11月17日)
不用说,近一段时期以来包括上海在内的国内城市天价“地王”的频现,以及因此而生的房价疯涨的事实已经证明,“地王”的屡屡出现无疑已经是一个让地方政府“笑”,同时又让工薪群体买房人“哭”的社会现象。上述的上海版“勾地制”试点,以及其与地价所有的关系,不能不令人觉得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权力行为。
首先说说勾地与地价的影响关系。所谓勾地,是指香港在1998年面临金融危机冲击时,为保证土地不流拍、不贱卖而推出的一项制度。具体是指由土地管理部门先公布“勾地”表,发展商如有相中的地,即可向政府提出申请,申请人必须为购买土地开出最低价并缴纳5%保证金,而后如果申请人出价符合政府按公开市场价格所作评估,该幅土地便会以公开招标或拍卖形式出售。显而易见,当时香港推出此举的目的是为了托住地价。
而与香港当时推出勾地制的情况不同,当前内地不仅不存在类似香港当时所面临的土地流拍或贱卖可能,相反却有天价地王不断涌出。在此条件下,上海有关政府部门引入“勾地制”并进行试点,想稳定上海已有“地王”所创出的土地天价,无疑是一种托市行为。而这样的托市行为,将可能进一步吹大上海与其它城市本已膨胀的房价泡沫。
其次,就行政管理取向来讲,行政管理机关的所有制度设计与安排,都应该、并必须要以公众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然若以此对照,这次上海有关部门在地王频出的情况下推出“勾地制”,十有八九会在上海再一次创造出新的“地王”,并形成新一轮的房价上涨。而一旦出现这样的结果,虽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也因此创新高,可这对面对高房价已叫苦不迭的工薪群体又意味着什么?让人忍不住想问的是,这样的“勾地制”试点,其所要追求的到底是谁的利益?起码,这样的“勾地制”试点,不符合公众福利最大化的行政取向。(周义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