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王频出、房价激烈反弹、以及舆论的强烈呼吁下,国土部似乎摩拳擦掌,一副要对囤地现象,动真格的样子。但回顾相关部门,过去在严查囤地上的做法,结合当下经济复苏处在关键转折点的大背景,以及地方政府维护的特色行政制度。笔者认为:此次“严查”囤地,到最后肯定还是“严而不查”,充其量也就是找个好下手的“替罪羊”,做做样子罢了。
为什么“相关部门”不会对囤地下重手,为什么说不会动真格?
这是由地方政府和土地财政的利害关系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当下的宏观经济背景不是“动大手术”的时机等因素所决定。
就地方政府来看,土地是财富的源泉,是地方政府的“摇钱树”,这即便是在农业社会,也是铁的定律。连小狗都懂得在自己的地盘上,“抬起腿,做点标记。”更何况是接受了“唯物辩证法”的“管员”呢。由于房地产行业涉及的产业链极长,从土地招拍挂开始到最后的售罄,各种税费多如牛毛,而且总数惊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在“土地财政”上,一些地方政府最核心的做法是土地整理,就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把集体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后,进行招拍挂,价格就会翻几番。由于土地问题涉及国土资源、公安、司法多个部门,而且涉及行政、经济、法律、技术诸多层面。
我们又知道,当今的行政体系是“中央集权”跟“地方割据”的博弈关系,举凡地方的一把手,都能够在自己的地盘上通过直接和间接、阳谋和阴谋,把控该地的一切行政大权,否则在铲除“陈良与”时,就不会先调动上海方面的公安、武警、等要职了……。因此,即使是中央下决心严查,有多少可以落到实处?看看以前的做法就知道。
如今,地方政府都是以GDP 为纲,把土地当做摇钱树,多年下来,早已经模糊了自己的角色、早已经成了“囤地利益链”的一份子,做为既是球员也是裁判的“地方”,怎么会给自己亮出“红牌”。
其次,国内经济处在一个复苏的关键时刻,中央不会冒然给房地产这个基础行业动“大手术”。目前,国内经济处于敏感的“见底、上升”时期。也就说国内宏观经济见底了,而且处于上升通道。所以,宏观调控政策只能是“保持和善后”。也就是说,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激进的货币政策基本告一段落,四季度到明年都是处于修正状态,就是保持政策额延续性,同时微调先前“以毒攻毒”救市法的副作用。
又由于房地产的基础性行业和支柱性地位,决定了他的产业关联度较高,它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建筑、建材、冶金、化工、轻工、机械、纺织等50多个行业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在中国每100亿元的房地产投资,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出286亿元,其中房地产业自身10.98亿元。另外,房地产业在国家GDP的比重接近10%,是我国加大投资、拉动消费和解决就业的最佳行业。
攻克“囤地顽疾”,牵一发而动全身,深谙“稳定是前提”的中央,自然不会大力督促对囤地专业户开刀。另外,经济基本面虽然在整体复苏,但房地产投资恢复到正常水平,依旧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保稳定”的大基调政策下,囤地户还是可以安享太平。
同时,我们一定会看到一些背景不够好、关系不过硬、又不识时务的“囤地专业户”,要被当成替罪羊来宰杀!没什么好奇怪的,谁让你不识时务,谁让你把不准政治的脉搏!
妖风吹起时,总有人要被拿来“祭奠”!感叹,深深的感叹……(房产评论员 张宇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