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我国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忽闻噩耗,国人悲恸。
“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这是小学语文教材《钱学森》一文中对半个多世纪前钱学森返国途中的一段描述。从孩提时代起,钱学森的名字就如同烙印般刻入我们脑海。“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称号,更是让钱学森,这个耳熟能详的伟大名字,为中国人民所熟悉、所敬仰。同时,他也是全世界人民所敬佩的中国顶级科学家,是中国航天的崇高形象和象征。
光辉一生的钱学森离开我们,带给国人是无尽的哀恸。媒体对钱老的各类报道铺天盖地,更有不少老领导、同事和媒体记者冒雪前往钱老家中悼念。灵堂设在位于北京西三环航天桥附近的中国航天大院的钱老家中。钱老家的客厅有一个很小的门厅,最多只能站4个人,而钱老整套住房的面积竟然还不到100平方米。
这是何等令人震惊?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及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2007年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荣获如此之多、如此之重的荣誉,谁能想到我们的钱老,为祖国航天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容身之屋,竟然还不到百平方米。而钱老在这里一住就是50多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钱老曾讲过一句诙谐而意味深长的话或许能够诠释他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胡世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钱老生前就是和很多普通人一样,住在这个不到10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他一直就是勤劳简朴,专心的研究科学。他也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不要忘记艰苦朴素。
2001年,钱老曾获第二届“霍英东杰出奖”,奖金百万港币。他分文未取,将这笔钱捐给中国科协沙草产业基金会。早在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也是百万港元。而作为可以享受国家领导人待遇的他,却五十年如一日住在老旧的楼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几十年不动的相机,穿了一辈子的中山装,用了五十多年的破提包,他平时和别人联名发表文章,总是把稿费都给合作者。
据媒体多次报道,钱老早就为自己做人定下了“四条原则”:“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后来,这“四条原则”还有了“升级版”――不兼任任何顾问或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单位要为他建房他不同意,报刊上颂扬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为止”……
现今,一些金钱至上的所谓社会精英,他们热衷于抛头露面,利用自身权力或学术影响力笑纳“红包”,甚至贪赃枉法。在金钱的诱惑上,只知道追逐名利,忘记自己学术,忘记祖国和人民。社会责任感蜕化,某些人更是成为强势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和吹鼓手。悲之,恨之。
一颗巨星陨落,划过天际时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而他生前的丰功伟绩和爱国情怀让世人更加钦佩敬仰。我们祝福钱老,一路走好。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钱老的科学高度,但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他不为名利折腰,为了祖国敢于舍弃一切的爱国豪情。在越来越多的人醉心追求房子,票子,车子等物质享受的今天,钱老的小小陋居,难道还不能让我们警醒,扪心自问吗? (李海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