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针对市场上的住建部正酝酿“二次房改”的传闻,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近日表示,当前在住房发展过程中保障体系和市场化之间的结合有进一步改善和调整的必要,但这个基本方向中没有“二次房改”。(《中国证券报》10月19日)
仅仅让各方人士高兴了一天,住建部正酝酿“二次房改”的传闻就被正式否定了,去年以来一再搅动坊间热情的“二次房改”议题无疾而终。这说明在住房的大政方针上,各方并没有达成共识。房价“做完俯卧撑”后继续上涨之势,不断地挑战着公众的承受底线,也不断地撩逗着学者们上书陈情的热情。
“二次房改”是相对1998年的23号文件倡导的“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房改而言的。目前还只是一个学术性提法,去年6月以来,专家学者三次上书,建议政府进行第二次房改,但没有成为政府层面的议题。民间呼声的高涨与舆论的热炒,使得“二次房改”俨然成为一个热词,不过,何为“二次房改”,其内容包括什么,仔细对照一下就会发现大家谈论的内容往往各说各话,就是专家学者的三次上书内容也各有千秋,形成了一个“二次房改”概念,各方各取所需的局面。
但不管是哪种房改方案都直指畸高的房价,正是这个无法遏制涨势的房价,逼迫人们反思现行的住房制度问题出在哪儿,用什么办法终结这种明显危及民生福祉的不正常房价格局。发改委专家刘会勇的对策是:企事业单位应自建廉租房,租给单位职工居住作为过渡房。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建议: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将未纳入政策性住房的中等收入群体纳入其中。住宅法专家李明等14位学者建议:建立第三种能够满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不管是哪种方案,潜台词都是对现行的住房制度的否定,认为该制度存在问题。那么,现行的住房制度真的如专家学者们评价的那么糟糕吗?
1998年住房货币化改革全面推开的时候,就已经提出对困难家庭住房给予支持,但直到2007年前后,住房保障的对象、范围、标准、方式等才逐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上个月接受媒体(《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保障房和商品房是住房制度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客观地讲,各级政府对住房保障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现在整个制度逐渐清晰,政府也有能力大幅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当务之急是如何具体化、抓紧落实。”显然,住建部认为现在的住房制度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功效,需要公众给予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而若就此“二次房改”,无异于将仍待“具体化”、“抓紧落实”的既定方针扼杀在摇篮中。
除此之外,方案对提案时机的把握、对大幅提升财政承受能力的判断都存在问题。从去年以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出现了多年少见的困难局面,如何走出困境成为决策者决策的首要考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去年年底对受到整治打压的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政策性的扶持,激活市场的意图明显。另外,一些专家学者的方案将国家兜底的住房群体扩大到中等收入阶层,给中央财政凭空设置了一个无底洞,完全超过了国力的承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二次房改”叫好不叫座也就不可避免。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对现行的住房体制进行反思和改良。倘若目前这种房价上涨的局面没有缓和的迹象,公众因高房价导致的紧张心态得不到缓解,有关“房改”的话题就会争论不休。(高永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