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近来很红的电视剧《蜗居》,对里面那个拒绝搬迁的老太太印象深刻。老太太不肯搬的重要理由之一,是她认为拆迁分到的房子太偏,干什么都不方便,生活成本太高。如今《广州日报》的一篇调查报道,就详细地告诉了大家,在现实生活中,保障性住房的生活成本到底有多高。
在这篇报道里,记者分多个层面对保障房的高生活成本作了剖析。一是菜摊少、菜价高,很多人不得不走几十分钟的路去其他市场买菜;二是离主城太远,为节省车费,人们周末才去市区;三是管理基本空白,问题猪肉横行,想吃点放心肉,不得不花高价。此外,还有二次供水池带来的水电费过高等现象,也让很多靠低保过日子的住户不堪重负。记者因此得出结论:高昂的生活成本正成为部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户主试图出租转租的潜在诱因。
广州最近在国内首次严查保障房违规出租行为,勒令几家违规户退房,引起舆论高度关注。对于政府部门的查处,舆论大多持赞成态度。但凡事有果必有因,《广州日报》的这篇调查报道,让我们得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保障房违规出租一事,简单的“牟利”两字,恐怕已经不能成为唯一解释。
从调查来看,广州一些保障性住房生活成本高昂已经毋庸置疑。现在的问题是,保障房的生活成本为什么会这么高?按理说,保障房里住的都是穷人,其生活成本应该比一般家庭低一点才是,现在却反过来了。可以想象,高昂的生活成本已经部分抵消了保障房照顾弱势群体的本意。政府未能尽责,保障房公共服务的严重滞后,令生活成本如此高昂。
保障房绝非划块地区盖几栋房子那么简单,生活成本控制应该是政府部门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甚至比盖保障房更重要。其实无论是买菜还是出行,政府都应该可以提供廉价的公共服务,比如通过补贴的方式鼓励菜贩多进场,在公共交通方面,也可以给保障房住户们发放适当的交通补贴。至于问题肉横行、二次供水池推高水电费等问题,政府部门就更难辞其咎。
《广州日报》的报道最后提到,现在的香港公屋,除了面积小点,从设计、环境、儿童游乐、老人休息,到会堂及运动设施等,都比私人物业好。这应该是内地保障房建设系统工程的努力目标。就目前而言,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首先要转变“保障房就是盖几栋房子”的陈旧理念,把保障房作为一项综合公共服务进行考虑。查处违规出租户没什么不对,但如果到头来发现是政府服务滞后逼得住户们铤而走险,那真是令人情何以堪? (赵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