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王”凶猛。9月9日,合肥诞生新“地王”:每平方米楼面价高达5120元。 9月10日,深圳一块土地以每平方米1.89万元的楼面价成为该市新“地王”。就在当天,“中国地王”在上海“登场”:平均楼面地价为每平方米2.24万元。 “地王”频现,一方面被视作房地产市场向好的积极信号,体现了开发企业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受到各方面的指责,认为这是抬高地价进而哄抬房价的非理性之举。
其实,“地王”最终将被开发成别墅之类等高档商品房,走“小众化”路线,符合市场细分原则,本应无可非议。但谬误在于,“地王”往往被当作整个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充当着各城市房价上涨的推手,放大了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
“地王”成交价折算成楼面价格往往比周边地块的既有房价水平还高(而这一房价水平往往已经超过购买者的承受能力),这种“面粉比面包贵”的泡沫化倾向本应为房地产业敲响警钟。但是,房地产行业往往并不引以为戒,反而以此为起点延伸出一条“跟风上涨”的畸形逻辑链条:“地王”在此,即代表升值前景,于是,“地王”出现后,周边房价往往应声而涨,这种涨价再向外扩散,带动更大范围的房价上涨。这条逻辑链看似完备却是建立在“虚幻”的根基上,脱离了购房者的有效需求与消费能力,前景只是“镜花水月”。因此,很多城市,在两年前受“地王”带动房价之后均相继陷入困局,部分楼盘不得不“降价大甩卖”,很多开发商都有过被“地王”套牢的“危险经历”。
“地王”显然不是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的征兆,房价跟着“地王”跑,最终将陷入“散了人气、断了财气”的迷途,这也是上一轮地产泡沫破灭留下的教训。(胡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