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嗷嗷待哺
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当前金融机构间充沛的流动性,还没有很好地流向真正的目的地——— 实体经济。
低通胀、高增长、宽松的流动性以及温和的政策,都为资产价格上涨创造了理想环境,财富效应可能进一步推动消费,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刺激房地产投资。但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当前金融机构间充沛的流动性,没有很好地流向真正的目的地——— 实体经济。“当前资产价格上涨所面临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宋继军忧心忡忡地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回暖根基很不稳定;而流动性追逐各类资产,虽然稳定了金融市场,但实体经济却依然嗷嗷待哺,复苏基础非常薄弱。
对此,来自衡水的小企业主于中卿则感触更深。“虽然国家推出了几万亿的投资计划,但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却没有任何感觉。”他说,国家应该从金融方面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上半年是7万多亿的贷款,应该到我们中小企业很大一部分才对,但是我们中小企业基本上没有见到国家的贷款。“国家这些贷款如果在我们这里有相当一部分,我想,中国的经济很快就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目前美国(包括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给经济输入的流动性,并没有完全传导至实体经济。这些流动性依然是在金融机构内部流动。”郭琳说,刚刚经历过如此经济危机,实体经济收缩明显,绝大多数企业不会贸然进入扩张期,实体经济对于资金的需求非常疲软。“这一点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美国及中国股票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暴涨了。”
庞建国则认为,货币政策给经济输入的流动性,将会逐步传递到产业链下游的实体经济。“刚才你说的股票,哪个好?这要看哪个板块活跃,而这又跟流动性的走向几乎是一致的:房地产之后是钢材,钢材之后是建材,建材之后是门窗。”他说,为何我们现在要把金融政策延续下去?比如说门窗这一块,我们可能到了小五金行业,这才能完成制造门窗的整个产业链,而制造水泥得打石头。“只有传递到这一步,才完成整个产业链,也才流动到实体经济。”
急需摆脱“大起大落”怪圈
在当前的扩张政策下,过剩产能被姑息将给我国中长期的增长和经济的转型带来隐患。
“经济复苏的关键是消费的复苏。”郭琳提醒,关键的消费并没有实质性好转。“从美国情况来看,储蓄率的攀升已经超过历次危机时的水平。如果消费者能从之前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恢复之前的消费能力,那么经济的复苏指日可待,否则,我们看到的目前一切复苏景象,包括商品、股票等,都只是空中楼阁,没有实际支撑。”
对于当前热炒的“经济回暖”话题,经历了几轮经济周期的宋继军一直保持了高度的谨慎。“一定要引导大家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正确的认识。”年过六旬的他,以自己数十年经济工作的经验和感悟,饱含感情而又毫不客气地指出,多年以来的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不高和有涨有落的经济周期,必须清醒地直面。“每次经济危机之后,都有一个去库存化、去产能化的阶段。这也是观察经济复苏的重要环节。”郑旭东说,现在GDP的速度明显恢复,但是微观实体经济的恢复,远远落后于宏观的GDP,那么实体经济能不能够跟随上涨,去库存化、去产能化的关键,这主要就看三四季度的表现。
郭琳也赞同宋继军的观点,他认为,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让大家对经济复苏充满信心,但现在的经济依然是处在衰退中,这个前提需要明确。“虽然情况不会进一步恶化已经成为市场共识,但走出衰退并不十分顺利。”他指出,金融机构间充沛的流动性,没有很好地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流向了股票市场、商品期货市场,推高了资产价格。“而实际的工业恢复非常缓慢,不足以支持如此高的涨幅,下游订单情况在低位维持,工业活动还是滞后于订单增长。”
宋继军最后不无担忧地提醒,当前经济急需摆脱“大起大落”的怪圈。“我们不能再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了。”他建议,直面当前的经济形势,急需做到“三个实在、一个平稳”:实实在在抓刺激消费、实实在在抓结构调整、实实在在抓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平平稳稳抓发展。
“有高峰必有深谷。”他进而强调,要想避免大起大落,必须得实现三个实实在在。“要尊重经济周期规律,抓结构调整就要扎扎实实抓它两三年,调整不是简单重复,而是优化、升级、转型;然后,再谈经济恢复、上升,否则,还得掉进大起大落、暴涨暴跌的恶性循环,破坏整个经济发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