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楼市的复苏加快,沉寂了许久的地王在二季度纷纷浮出水面。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上周三,上海、杭州两地土地市场“硝烟弥漫”,相继诞生两块今年的“新地王”。上海“地王”由金地集团以30.48亿元总价纳入囊中,杭州“地王”则花落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房地产公司。前者成为了今年以来上海总价最贵的住宅用地,后者则以20650元/平方米的单价,创下今年杭州楼市之最。
“面粉贵过面包”,这句话在房地产界很流行,意思是指楼面地价高出当时周边房价。在沪杭两地同日诞生的“新地王”的楼面地价,已经接近或超过了周边的商品房价,这是一种典型的“面粉贵过面包”现象。
一般来说,商人若用贵过面包的面粉做面包,也许要赔本。同样,“地王”上的“楼板”已成天价,再算上前期工程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配套设施费用、开发间接费用、经营税金及附加,“地王房子”的成本一定高得吓人,如何与周边的商品房竞争?消费者会买这个账吗?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在“地王”上盖房子存在较大的赔本风险。事实上,房地产商买来“地王”,绝不是为了盖房子那么简单。据7月 27日《信息时报》报道,广州历史上产生地王最多的年份,是2007年,直到今年6月,这27幅“地王”大多尚未动土开工,“地王”一片荒芜,成了“晒太阳”的“烂尾地”或临时停车场。这些怪像让人纳闷:花大把银子心急火燎地把土地买入囊中,却让其长期空着成了长草的荒地,难道房地产商的脑子出了问题?
其实,作为商人的房地产商很理性、很精明。人们看到,无论是2007年还是今年上半年,每次“地王”的出现,最大的、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周边房价暴涨。如,2007年在番禺地王产生后,附近一楼盘连夜涨价1500元/平方米。再如,北京后现代城一套6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房主原来挂到 88万元,后来附近出了个“地王”,房主立即把价格提到了98万元。在最近两个月,国内诞生逾10块“地王”,与此对应的是“地王”周边房价的飙升。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房价和地价从来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每一次地王的出现,都显著地刺激周边房价,而周边商品房价格的上涨,最大受益者常是那些“地王房地产商”。可见,对房地产商个人而言,他可能在“地王”上赔点钱,但却能在推动房价上涨中赚得更多。对房地产商群体而言,“地王”频现,往往意味着后市看好,房价还会上扬,“地王”也因此成了他们的集体狂欢。
显然,房地产商一起把“面粉”的价格抬起来,旨在把“面包”价位拉起来,尽享价格疯涨所带来的机遇,同时也不断给消费者施加“追涨”影响。可以看到,“地王”绝不是举牌这种简单的运动,它如神奇的魔棒,能拉高房价,更能在百姓高房价之痛上再撒一把盐,有关方面对此应当引起密切关注。(孙秀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