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满眼都是关于房地产的新闻在晃。昨天就有这么两则:一则是北京一廉租房业主在拿房现场下跪,感谢市领导;另一则是深圳为挽留人才发购房补贴,院士购房最高可补助约200万元。
两则新闻,发生地一南一北,但都算是中国房价最高的地区之一。新闻的主角,一边是廉租房业主,一边是院士,社会地位完全不对等,受到的待遇也不同。廉租房业主所享受到的,不过是三四十平方米的最基本的住的条件,院士享受的,是200平方米住房的房贴。当然,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政府帮他们解决了住的需求。
面对这份“恩赐”,廉租房业主甚至用下跪表示了自己的感激,但院士们呢?面对200万元的房贴未必会有多少激动。道理很简单,因为有个家,有个安身之所,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廉租房业主来说,是雪中送炭,解决了生活最大的难题。而对于院士们来说,深圳市开出的条件,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我们并不反对对优秀人才采取一些政策的倾斜,毕竟,他们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但是,当房子成了政府吸引人才的最重要砝码时,和廉租房业主下跪一样,都值得引起思索。
这两则新闻,其实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正在为高房价付出代价。对于生活在底层的低收入阶层,连最起码的居住要求,都成了奢望,只能指望政府开恩;就算是对于收入不算低的知识阶层,高昂的房价也会让他们望而却步,政府不得不拿出纳税人的钱,来安抚和挽留人才。
可惜的是,随着房价的高涨,人才的成本也越来越高。200万元,看着是个天文数字,说白了,也就是一套大点的房子。如果连这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能满足,院士们谁还乐意呆在深圳?这200万元的吸引力,其实也挺有限。
这是政府的无奈。而这样的无奈之举又带来了新的不公平。廉租房业主,只是用较低的租金获得了房子的使用权,政府付出的成本很低。对于人才,政府的投入显然大得多了。不客气点讲,政府是对社会财富做二次分配,分配的结果,是加剧贫富的差距。院士可以认为只是得到了一处安身之处,旁人眼里,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这个喧嚣的楼市,房子被赋予了太多的功能——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它是财政收入的保证,对于开发商和投资者来说,它是最有效的赚钱工具。身边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这房子要升值的;这房子快去买,放着也不会亏。它的基本功能反而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两则新闻其实都提醒了我们,房子的基本功能就是供人居住,居无所,民何以安?政府的作为,显然不能仅仅停留在造一批廉租房,或是给高级人才们发点房贴之上。(方小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