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已经倒了。假如它的倒塌能斩断房地产市场权力寻租的黑手,即便生得不算伟大,也还倒得光荣。
上海闵行区一幢在建商品房的轰然倒地,犹如给各地正逐渐火热起来的房地产经济一个响亮的耳光。房地产不仅仅是一个可以用来炒作的商品符号,它还承载着遮蔽风雨、予人安然坐卧休息的居住功能,正如鸟有巢,兽有穴,我们的住所同样是我们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支柱产业”这么靠不住,岂不让人惊心?
斯楼既倒,除了购买了该楼盘的业主着急上火地要求退房外,人们更关心的是:已经建了13层了,为何会倒?该楼突然倒下的背后究竟有多少因素在起作用?被变形金刚踹了一脚?朝鲜核试验的袅袅余波?还是“我用尽全身力气匍匐在地,只为了触摸你的温暖?”
都不是。专家初步核查的结果是“施工不当”。这金光闪闪的四个字显然是任何建筑工程出现问题时的绝妙好辞,但是倒下的楼盘露出的几截短短的桩脚,细如筷子的钢筋仍然有别的话要说。
有媒体调查显示,上海倒塌楼盘的开发商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竟然与闵行区梅陇镇的镇长助理、征地事务所所长、梅陇资产公司总经理等人同名。既然如此,该楼盘倒得也就不奇怪了。作为权力寻租的载体,也许河边的土地本就不适宜建房子的,抬抬手就批了;也许地下的桩该打得更深更扎实些,但咱是股东咱得省钱,偷点工减点料就算了;也许楼盘可以建得更慢一点,更安全一点,但是想想每平方米能赚1万元的暴利,反正售楼合同已经签了,钱也到手,哪管它洪水滔天!
一个姓名相同是巧合,多人同时同名是蹊跷。这样的“巧合”背后常常藏着玄机。正如武汉经适房六连号事件一样,我们也希望是种巧合,但是事实往往是让善良的希望落空。在房产成为资产快速增值工具的今天,这一领域的权力寻租也就应运而生。于是乎,经适房不经济,商品房成次品房,牺牲的是无辜的买房者,倒塌的是政府的公信力。
地基牢固与否、钢筋承重如何,这些都是房子的隐蔽工程,消费者不可能去一一察看,但政府相关部门不可不察。按理说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不能去企业单位任职,但是当管开发商的自己成了开发商之后,当然选择“失察”,自己查自己,我有病啊?看来,要避免房子的隐蔽工程成为害人工程,得先让政府官员的“隐蔽工程”阳光化——财产公开,子女亲属任职情况公开。当批土地的和买土地的有了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后,最后遭殃的还是买房子的老百姓。
楼已经倒了。假如它的倒塌能斩断房地产市场权力寻租的黑手,即便生得不算伟大,倒得也还光荣。 (董碧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