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辉(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很多人问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国经济政策取向,很明显的一句话:重新求索于房地产。
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外需是不能指望了。消费者去杠杆是经济行为的调整,只能靠自己,金融机构可以靠政府印钞“撇账”,老百姓只能靠自己。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下,只有节衣缩食被动储蓄,所以,美国居民家庭储蓄率回升很快,2007年是-1.7%,2008年底上升至3.6%,现在是5.4%,不久将重新回到1996年以前的水平7%~10%,并保持这个储蓄率2~3年,家庭负债率才能有效降下来。
经济学家们经常讲大衰退的格局,但是每每股市一上涨,就被湮没在无限美好的市场喧嚣之中。没人相信,特别是投资者不愿意相信2007年以前财富创造的黄金期就这样就结束了。
与之对应的中国出口贸易要萎缩到2006年的水平,距2008年高峰应有30%的幅度。我说过,今后5年内,中国的出口都难见2008年的峰值了。恐怕现在政府有限的财力,在往出口退税的黑洞中扔,退税大多是回到了17%,出口量不仅没有起来,价格还在不断下滑(退税成了中国商品被压价的口实),外贸企业没能得到这笔钱,全进了沃尔马等国际采购商们贪婪的大口。
私人部门捂紧钱袋子,死活不投实业,因为没有外需,实业就是过剩的,没有什么前途。很多人讲下半年私人投资能够起来接过政府的接力棒,这样中国经济能避过二次探底的宿命。
在我看来,当下的中国经济就是一桌四方的麻将牌:政府、外需、消费、私人。如果三缺一,私人或愿意进去玩一把。
现在是外需不玩了,消费基本也算不玩了,想办法让家庭把部分明天的消费都挪到今天,释放完后又如何呢?
当子弹打得差不多的时候,唯有求索于房地产,如同2001年“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的美国。种种迹象表明,政府已经做出了方向的选择。信贷超级放松、资本金比例30%~20%、契税、赠与税减免等,很多政策比2003年房地产调控以前还要松。
对于美国来讲,房地产既是投资,又是消费。对于中国来讲,房地产既是投资,又是消费,还是财政。中国的房地产事实上掌控了中国投资的钥匙,工业、基建、房地产开发中国投资的三大块,哪一块都得由房地产定兴衰。因为楼市销售的放量,对耐用消费品市场的刺激是显而易见,大家可以看看汽车、家装、家电以及成为制造业部门显著回暖的分行业。
此外,现在很多地方的财政60%来自于与房地产、土地相关的税费。
中国的房地产之春能撑多久,基本取决于银行系统对于未来负债和资产质量恶化承受能力。
从供给面看,中国地产商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生产房屋企业,而是土地银行。其真实的获利模式是,经营大量土地储备并从土地未来升值中获利,中国地产股应该划归为资源股,金融市场青睐这些企业,它们的股价高企,也能够以土地为抵押品轻易贷到款。只要银行下不了狠心,中国地产商永远不会死,面对地产商,银行就是一只虚弱的纸老虎,这一点任志强看得最透。
从需求面看,刚性需求+通胀恐慌+银行金融消费支持,短期内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私人老板不愿意掏钱,那就让份额日渐萎缩的居民储蓄和低杠杆率的银行,为防止经济短期内再次回头做些贡献,尽管长期要为此付出结构更加失衡的代价。
如果政府真是这个思路,下半年经济回复力度会更强一些。一个内部流传的关于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是:二季度增长7.2%;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1%;全年增长8.6%。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