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房贷首付五成?银行尚未接到“收紧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二套房贷首付五成?银行尚未接到“收紧令”
2009年12月22日 13:3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临近岁末,明年房贷收紧的风声愈演愈烈。昨日(12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相关部门已经执行调控政策,二套房及多套房的商业贷款首付比例提高至50%。

  对于这一消息,多位接受采访的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尚未接到调整的通知,目前执行的仍是银监会此前关于二套房贷的规定,但并不排除这种收紧的可能性。

  银行称首付依然四成

  “最近管理层对房地产市场的举措相当于引发了一场房地产调控风暴,随着明年房贷收紧的预期越来越强烈,我们也都在时刻准备着新政策文件的下发。”建行朝阳区某支行个贷部业务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尽管业务经理表示在等待新政策出台,但记者21日向中行、建行、招行等多家银行的房贷业务经理进行咨询时,他们均表示,目前银行二套房贷首付仍然为四成。

  工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李卫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行目前仍然执行银监会此前关于二套房方面的规定。“如果以后真按照50%的首付比例,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大家执行得不一样。”他表示,调控政策传导不一致的话,容易造成市场的混乱。

  建行朝阳区某支行个贷部业务经理告诉记者,在二套房首付比例成数方面,该行执行的仍是四成的标准。“四成是最底限了,目前还没听说要再提高二套房首付成数。”

  “虽然首付比例还没有上调的规定,但从近期高层的表态看,未来二套房贷利率继续收紧还是有可能的。”建设银行某个贷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今年6月,银监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中明确强调,二套房贷必须按照首付四成、利率按基准利率1.1倍的放贷标准执行,并重申二套房贷标准不得擅自放宽。

  或为“备案“政策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针对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投资性需求泛滥的现状,不排除未来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五成的可能。

  但顾云昌认为,若该政策得以实施,也将主要针对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相比之下,大部分二三线城市仍以自住和改善性需求为主,并未积压太多的投资投机性需求。

  顾云昌表示,由于改善型需求和投资性需求的界定较为模糊,因此,在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中,相关部门或许将出台更加细化的规定予以区分。

  美联物业市场部总监张大伟向记者表示,对于真正的投资者来说,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意义不大。他认为,只有通过对利率的调整,才能达到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的目的。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拳”的出台,上述政策或只是作为备案,若其他政策实施效果较好,二套房首付比例将继续沿用现有政策标准;若效果不佳,该政策便可能出台。

  二套房利率仍有弹性

  事实上,对于二套房贷,目前多数银行只在首付四成上严格控制,在利率上则略有弹性,部分银行甚至给出7.1折或者略高的利率优惠。

  “二套房近期一直在收紧,可以通过审核把你认定为优质客户,这样利率最低还是可以做到基准利率的0.71倍。”当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到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支行营业网点咨询二套房贷政策时,该行从事多年个贷业务的负责人称。

  美联物业市场部总监张大伟向记者表示,二套房的四成首付已经成为“硬杠杠”,但在利率方面,一些优质客户的房贷利率可低至基准利率的7.1折,且银行的认定标准较为宽松。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的房贷大战已经临近尾声,目前各家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银行都在为明年的房贷业务备战,多数银行通过利率上的弹性争取明年的客户资源,等到明年年初再放贷。

  但也有银行的三四套房首付比例上调。我爱我家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秦锐向记者表示,在我爱我家参与办理的房贷业务中,从今年10月底开始,超过三套房的首付比例已经升至五成。

  机构观点

  高盛:囤地非房价高涨原因

  有关部委日前下发通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

  对此,高盛中国经济学家乔红表示,土地出让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直接遏制土地投机活动,同时间接通过收紧开发商现金流来打击其囤积土地和商品房的行为。但实际上,土地价格的上涨以及开发商的囤积行为反映了土地供应规模高度紧张的情况下通胀预期的上升,而不是最近几个月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根本性原因。

  乔虹预计,政府在下一段时间内将继续颁布更多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但是房地产市场过度紧缩导致宏观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风险微乎其微。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