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大行均否认二套房贷首付上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北京各大行均否认二套房贷首付上调
2009年12月22日 10:01 来源:证券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有媒体报道,继国务院与财政部等五部委相继出台新的房地产政策后,货币和金融监管部门也将加入调整楼市阵营。消息人士表示,相关部门已制定调控政策,其中不但明确要求各大商业银行严格制定二套房贷利率,而且同时将二套房及多套房的商业贷款首付比例提高至50%。

  北京各大银行均否认

  21日,本报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致电北京多家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询问此事,但相关人士均表示没有接到要上调首付比列的相关通知,目前还是按照原有的政策执行。同时北京的各大中介机构也对记者表示,没有听到二套房贷首付要提高至50%的消息,所有二套房贷款都是按首付40%执行的。

  民生银行贷款专员表示:“年底央行与银监会已经多次要求各大商业银行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政策,所以我们的贷款政策肯定会在央行的要求内。至于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提高至50%还没有听说。”

  招商银行的信贷部人士也称,目前他们是严格执行二套房贷首付最低四成,利率则按央行的基准利率执行,并且目前没有接到有关房贷首付比例要上调的通知。四大行中的建行,工行的贷款专员也同样表示不知情。

  而央行相关负责人也对媒体表示,二套房首付将提高到50%的报道不是央行发布的消息,对此不予评论。

  银行坚称没优惠 中介表态仍然有

  各银行在表示没有接到上调首付比列通知时,也不约而同的对记者表示现在贷款利率没有优惠。但记者亲自走访了一些中介机构后,却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之前就有相关人士称,在二套房贷款在利率政策上,仍有部分银行可以给出7.2折或者略高的利率优惠。

  21世纪不动产的一位部门经理就对记者表示,“现在做二套房贷款,如果客户的资质比较好,在中信和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还以可以申请到一成的信贷优惠,但是7折8折的优惠肯定是申请不到了。至于建行等国有大型银行,基本也是按基准利率的标准来做二套房贷款的。”也就是说,虽然央行要求二套房贷至少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但在年末很多银行还是可以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该经理还表示,优质客户带给银行的收益安全、稳定,这么好的业务,银行不可能轻易放弃,而不给予一定的优惠就很可能被别的同行抢走,所以在股份制银行里这块业务竞争最为激烈,存在优惠也就很好理解了。

  而对于银行和中介机构给出的不同答案,有业内人士认为,年末央行和银监会加大监督力度是各银行谨慎行事的主要原因,毕竟谁也不敢明目张当的打擦边球。

  据央行与银监会规定,二套房贷款的界定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房贷次数;已利用银行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家庭,如借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可比照首套自住房贷款政策执行,其余已利用银行贷款购买住房的家庭,再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均按第二套房执行。同时,已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的家庭,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时,也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各商业银行将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下限提高至40%,其房贷利率也至少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

  上述分行经理表示:“这个规定中,二套房首付四成可以说是一项硬性指标,去哪家银行办理都不可能变动,但利率这一块一直比较灵活,不是死规定,各个银行往往根据自身与客户的情况,区别对待。”同时他还称,规定中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申请二套房贷,可享受首套自住房贷款优惠的政策,给了银行和客户打擦边球的机会,因为银行很难查清楚贷款人的房子是二个人住,还是和父母同住,就算知道,只要是资质没有问题,银行往往也会按首套房给予贷款优惠,因为即使上面来查也不可能查出来。

  明年二套房贷将收紧

  虽然二套房贷首付上调的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有业内人士就认为,此消息也许并非空穴来风,刚刚发布的国四条中规定,“要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切实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而从市场效果上看,二套房贷的松紧直接关乎投机者成本高低,是调控最重要的环节,效果也最明显,因此,在后续细则上非常可能对二套房贷施行从紧的政策。

  但中介机构则普遍表示,由于年末二手房市场的交易热潮还没有散去,预计明年初的交易量会有大幅下滑,所以拿到新一年贷款额度的银行为抢夺客源,在二套房贷上仍然会给予一定的优惠,不过幅度不会超过现在优惠给予的一成。

  而业内人士也称,提高二套房的首付收紧二套房政策都没有意义,因为之前制定的贷款政策已经很严格,但关键是要看各商业银行执行的具体情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