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市场“内”紧“外”松
部分购房者开始转投外资银行
随着一些中资银行房贷渐渐接近满额,房贷指标压力的减轻,有的中资银行调整了产品结构,收缩了房贷战线,房贷客户的准入条件也比以前严格。
而外资银行由于不受贷款额度的限制,一年来信贷投放比较平均,看准了下半年中资银行留下的真空地带,在个人房贷业务方面,不仅打起了价格战,贷款产品上也更为创新,争取到了部分优质客户。
不少客户打消购房意向
陈先生,46岁,在台州做生意,不久前收到一笔货款,打算在杭州的钱江新城买套房子,做投资用。
但陈先生和朋友去钱江新城一带转了下,发现前阵子刚了解过的房价又猛涨了不少。和中介一聊,因各家银行对房贷业务控制比较严,年初的二套房优惠大餐已很难享受,原先打算买房的念头,一下子像被一盆冷水浇灭了似的。买房计划顺延……
另一从事装修业的吴小姐,本想和男友在杭州市中心买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作为将来的婚房,但跑了一圈后获悉,看中的二手房均价,已经高高挂在了2万元/平方米以上。
“虽然中介可以帮忙申请到两成半的首付,但下半年银行放贷大幅减少,势必对杭州楼市造成影响,说不定明年年初,房价就会出现回调,还是等等再说。”和不少买房者一样,吴小姐打算再观望一阵子。
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客户经理李先生表示,目前这个节骨眼上,确实有批客户打起了退堂鼓,基本上以改善住房条件的客户为主。“现在,主要看每个公司业务员的能力,靠老客户和朋友,来维持前期的业务量了”。
深发展杭州分行个人信贷部负责人杜志良指出,在7月房价的冲高行情里,已有一波纯粹投资的客户退出了楼市。今年以来,房贷市场先后经历了刚性需求购房者、投资性购房者这两波后,目前的客户更多的是刚性加投资性需求兼有的客户。虽然现在的客户购房往后延的情况还不是很明显,但有这样的趋势。“10月的房交会将是个风向标”。
中资银行勒紧“腰带”
李明(化名),中信银行的一名客户经理。因上半年一手房房贷业务完成得不错,进入下半年,在房贷业务这一工作指标上,压力骤减。如今,李明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储蓄、存款等方面。用他的话来说,一个指标完成了,就做下一个指标。
对陆陆续续前来办理房贷业务的客户,李明能明显感到客户的焦虑:“他们比较紧张,生怕银行政策出现变化,希望银行能赶紧放款。”
另一家银行高端客户的负责人也深有同感地说,下半年银行的房贷业务的确在控制。目前的规矩是能少贷就少贷,能放到下个月贷就放到下个月贷,银行不愿意超标,准入门槛也比以前严格。
“现在连针对高端客户这块的房贷业务也有所控制,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上级银行打电话来,针对高端客户,首套房首付三成,非首套的房子建筑面积小的首付三成。我们就从别的方面对高端客户提高服务,增加服务内容。”该人士有点无奈地表示。
而据杭州市区一家中介公司的资深人士许女士介绍,现在差不多的银行,如果在上半个月受理房贷申请,下半月还能顺利放贷。如是下半个月受理的,对不起了,很可能会放一放,拖到下个月才能放贷款。特别是大的银行,稍小的中资银行,如广发和深发展还好,不会压,会继续放。
外资银行“乘虚而入”
对不少购房者而言,谁给的优惠多,吸引力就大。就在一些中资银行因为“少米下锅”,收紧房贷业务,提高客户门槛之时,外资银行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房贷优惠大餐,追逐房贷业务这块蛋糕。
东亚银行杭州个人银行部的负责人梁先生表示,前阵子有一部分客户从中资银行转来。既有通过客户渠道介绍而来的,也有在售楼现场“货比三家”后选择他们的。
为了让客户在不违规的情况下,依然享受到首套房的优惠,东亚银行想了一些变通的做法。梁先生介绍,有的客户想买第二套或第三套房,如上半年在中资银行,能按第一套房的优惠政策做,但下半年可能就享受不到了,便转而找到东亚银行。他们建议客户,可以尝试用父母的名义买房,客户本人作为实际还款人,还款年限按实际还款人的年限来操作。很多客户找父母,或是十七八岁的孩子来买房,由客户本人做担保人。
此外,梁先生表示,该行也做了很多外地客户的房贷业务,“如果客户从外地赶到杭州办事,我们会跑过去和客户洽谈,客户感觉服务很好”。
中海·钱塘山水、名城·燕园……因为瞄准了比较优质的楼盘,东亚银行也因此获得了不少优质客户。今年以来,与东亚银行合作过的杭州楼盘已超过10个。
“客户只要符合条件,我们不会提高门槛,一年来的信贷投放也比较平均,不会像有的银行在上半年冲得比较厉害。这可能是和中资银行的区别。”梁先生表示。
而除了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杭州分行推出的一款名为“活利贷”的房贷产品,客户可以灵活利用日常闲置资金获得保障收益的理财规划,并可自动缩短还款年限,使客户更早地结清贷款,“市场反映非常好”。该行客户经理陈先生表示。
不过,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中外资银行在房贷服务方面各有优势,服务的客户群也各不相同,因此不会形成直接竞争。此外,由于外资银行网点相对较少,以致于购房者还款不便等也成为其发展房贷业务的软肋。 □本报记者 徐静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