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7月17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9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强调要控制房地产房贷风险,严格执行“二套房”标准,严格按规定办理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如今 ,岛城各家银行二套房贷的“紧箍咒”已经念了一个多月。那么,市民购房是否还能享受7折利率优惠?8月5日到8月10日,记者先后调查了岛城15家银行,发现其中仅有四五家银行尚在实行有条件的7折优惠,岛城二套房贷已全线收紧。
-现象
“房贷七折”渐行渐远
以前打7折,现在坚决不打了!记者连日调查发现,随着二套房贷政策的收紧,7折利率已经很难申请到。
首付40%,利率上浮10%
8月 5日上午11时,记者以购房者的身份来到香港东路上的中信银行。负责个贷业务的工作人员张先生说,6月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二套房贷的规定,现在是“政策最紧的时候”。“现在二套房贷不再打折了,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首付40%,大部分银行都是这样的。”他说。
记者又来到位于南京路9号的华夏银行。企业金融部孙勇先生介绍说,目前,华夏银行的二套房贷不打折了,利率上浮10%,首付40%。
“我们的二套房贷从没打过7折,其他银行打7折的时候,我们只能做到基准利率上调1% ,但首付须达40%。另外,银行从两年前就特别重视贷款人的信用记录。”调查中,东亚银行青岛分行的工作人员顾嵩对记者说。
而后,记者了解到,同样对二套房贷实行“首付40%,利率上浮10%”政策的,还有南京路青岛银行 、日照银行青岛分行、香港中路工商银行阳光支行等。
七折利率必须附条件
8月5日下午,记者又来到位于南京路48号的交通银行 ,大堂经理刘西荣告诉记者,只有首套住房能打7折。不过,他随后表示,“如果你的首套房贷已经还清的话,我们银行还可以考虑给打7折。”
而后,记者来到位于香港西路的中国银行,工作人员曲延春介绍说 ,中国银行二套房的首付仍可以交30%贷70% ,“但必须是第一套房子的贷款已经还清才可以”。另据了解,如果第一套房子贷款还清,在中国银行办理二套房贷仍可以打7折。
位于香港西路的深圳发展银行工作人员徐峰告诉记者,二套房贷款在50万元以上仍可以打7折,不过,“首付必须是40%”。
记者又以购房者的身份拨通了光大银行的青岛分行个人贷款业务部的电话。一位姓马的先生说:“如果个人在我们的银行个贷系统上的评分是A的话,二套房贷可以打7.1折,首付也是40%。”至于评分标准是什么,马先生表示不太清楚。
8月10日下午4时,浦发银行一位姓邵的经理告诉记者,该行二套房贷首付为40%。如果第一套房的贷款还清了,而且二套房在140平方米以下的话,银行暂时还可以考虑打到7.5折。
改善性住房仍可打7折
记者又以购房者身份电话联系了农业银行市南支行业务部副经理邢云。“如果现在家庭人均面积小于26.8平方米的话,第二套房就算是改善性住房,房贷打7折,首付30%。”他说。
8月 7日上午,记者又来到位于云霄路上的中国建设银行 ,工作人员张海青说,“只要第一套住房人均面积低于26.8平方米,不管第一套房贷是否结清,在贷款买二套房时都可以享受首付交30%,利率打8折”。否则,须交40%的首付,利率上浮10%。当天下午,建设银行南京路分理处工作人员房旭明则告诉记者,如果第一套房的人均面积低于26.8平方米,且贷款已结清,那么二套房贷款就可以交20%或30%的首付,同时利率享受7折优惠。
8月10日下午3时,记者电话咨询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个贷中心,工作人员吴女士告诉记者,现在该行二套房的规定是,首付为40%,利率按基准利率来交。如果第一套住房人均面积低于26.8平方米,就属于改善性住房,不管第一套房子的贷款是否结清,只要第二套房子的面积低于144平方米就可以交20%的首付,利率打7折。
中介“有途径拿到折扣”
采访中,记者曾以购房者身份来到位于江西路45号的润海房产中介。老板孙女士说,现在国家政策紧了,一般二套房贷都没有优惠。不过,一些银行为了占有市场,还是会有一些让利措施。记者又来到隔壁一家房产中介,一位张姓工作人员称 ,虽然现在二套房贷款很难有折扣,“不过,通过一定的途径还是可以得到一定折扣的”。记者欲详细调查,这位张先生却不愿再作详细说明。
-说法
房贷利率各银行自定
记者联系到位于延安三路的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处。工作人员张先生说,买二套房有两种情况:一是第一套房的人均面积如果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第二套就算是改善性住房,那么二套房贷以首套来算,打7折;二是第一套房的人均面积如果超出当地住房人均水平,二套房贷就不打折,利率还要上调。
“2007年以来二套房政策一直是首付40%,去年10月份以后放宽了政策,但首付不得低于20%。不过,上个月银监会发文件提出了首付40%,在基准利率上根据各银行承担的风险情况自行上调,反正不能低于基准利率。”张先生说,“现在各家银行的政策利率都是自己定的,银行也是企业,各自承担的风险不同,不过利率一般上浮10%。”
中国银监会青岛监管局李继明主任也介绍说,200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二套房贷的政策,之后一直都没有新的规定,只是6月下旬发了内部红头文件进行风险提示,至于各个银行 ,因情况不同,其房贷政策就由银行自己调整了。
-调查
5个楼盘仅一个房贷可7折
不仅是银行在收紧二套房贷政策,记者在青岛数个在售楼盘调查时发现,一直与各大银行“关系紧密”的房地产开发商在面对二套房贷能否享受利率打折的优惠时,也大都摇起了头。在记者所调查的5个楼盘中,其中仅有一个可以享受到附带条件的7折房贷优惠。
购房贷款“绑定”银行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南京路118号的“都市118”住宅楼售楼中心时,售楼人员左小姐告诉记者,在“都市118”买房贷款要到建行和青岛银行,二套房贷首付40% ,利率上浮10%。记者又拨通了青岛伟东幸福之城的销售电话,从工作人员冯先生口中得到了几乎同样的回答,但不同的是,在幸福之城买房指定贷款银行为工商银行。
在宁夏路大润发超市一楼的“城阳星城”售房展台,售楼人员胡先生告诉记者,二套房贷的利率只能按银行的规定来。另据青岛万科金色城品的工作人员许小姐介绍,现在买房首付必须为40%,但利率根据信用情况最低可以拿到基准利率,不再上浮。不过,贷款银行必须要到位于四方区的建行和山东路上的招行。
记者最后来到了位于银川路的瑞纳紫域客户接待中心,一位姓丁的售楼小姐说:“如果第一套房已经还清房贷,到中行贷款可能享受到7折优惠,首付为40%。”
“法无禁止即为合法”
山东海达律师事务所的陈明秀律师认为,银行和房地产商之间的合作,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对于这种情况,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也可以不到指定银行办理业务,不过,代价可能是相关手续办理起来很不方便。同时,山东元鼎律师事务所的蔡顺香律师也表示,根据民法通则,买卖交易是自由的,如果消费者想到自己愿意贷款的银行去贷款,只要银行同意,房地产商也应该同意,他们的目的就是收回房款。
投机行为将得到遏制
对于诸多银行收紧二套房贷政策,青岛社科院研究员郭先登教授表示,自去年12月到今年4月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销售低靡,为此,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刺激房地产市场。不过,今年5月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二套房政策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普通百姓买不起房,有钱人屯房、倒房的现象,很多城市的房价上涨幅度超过了预期,所以国家开始收紧二套房贷政策。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朴明根教授则分析说:“今年国家为了刺激经济,所投放的资金用于房产的部分太多,造成了房市的泡沫增长,为了防止下半年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国家出台了很多经济政策,其中二套房贷的收紧是一个重要手段,是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岛城楼市分析专家周泳旭则认为,如今,老百姓买第二套房的情况很普遍,这次二套房贷收紧对于房地产发展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2007年国家出台二套房贷政策,2008年的时候放宽了,到了今年再次收紧,还是因为二套房销售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收紧二套房贷将有力遏制投机行为”。
-简表
15家银行二套房贷政策
招商银行:首付40%,利率上浮10%
中国银行:首付30%,若首套房贷款还清,利率可打7折
深圳发展银行:首付40%,若贷款超50万,利率可打7折
建设银行:首付40%,利率按基准利率。
对于改善性住房代扣款,不同网点可能略有差别
东亚银行:首付40%,利率上浮10%
中信银行:首付40%,利率上浮10%
交通银行:若首套房还清贷款,可考虑打7折
华夏银行:首付40%,利率上浮10%
恒丰银行:首付40%,利率上浮10%
光大银行:首付40%,利率可以打到7.1折
农业银行:若首套房贷款还清,就有可能打到7折
青岛银行:首付40%,利率上浮10%
浦发银行:首套房贷还清后,可以打7.5折
日照银行:首付40%,利率上浮10%
工商银行:首付40%,利率上浮10%
(以上政策如有变动,请以银行实际公布信息为准)
-背景
二套房贷政策三年演变
2007年9月
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明确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
2008年10月
央行调整住房信贷政策,明确提出,“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金融机构可按优惠条件给予支持。”
2009年6月
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遵守第二套房贷的有关政策不动摇。不得以征信系统未联网、异地购房难调查等为由放弃“二套房贷”政策约束,不得自行解释“二套房贷”认定标准,不得以任何手段变相降低首付款的比例。这被视为二套房贷收紧的重要信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