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优惠政策大限将至 买房要不要搭“末班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楼市优惠政策大限将至 买房要不要搭“末班车”
2009年11月26日 17:16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购房者章女士致电买房呼叫中心:她看中一套位于大华附近的二手房。在讲价过程中,中介经纪人一直劝自己尽快签约,因为如果现在购买,还能赶上税费优惠政策,省下几万块钱。“我自己算了一下,商贷40万,20年还清,如果7折优惠取消了,仅贷款利息一项,我就要多付出近10万元。”章女士告诉《新民楼市》,这是她第一次买二手房,不知道经纪人要求“赶紧签约”是否真跟政策有关。首次置业的她想通过按揭贷款购房,不知道银行办理相关业务需要多少时间?现在已是11月下旬,此时签约还能否享受到最后的优惠政策?

  现状 “年末效应”抑制购房者入市脚步

  对于房贷优惠政策取消的风声,政府仍无明确表态,楼市被一层“迷雾”笼罩,致使近期房地产成交量持续下滑。

  搜房网分析师张茜表示,前两周受到房贷优惠政策取消的风声影响,不少购房者迫于优惠政策取消后的利率还款会有所上升,急于购房入市。与此同时,受10月楼市成交反弹走好的利好影响,在买涨不买跌的情绪带动下,刚性需求被进一步释放,进入11月,前一轮刚性需求被消耗殆尽,加之“年末效应”,很多银行已完成了个贷投放计划,从而对贷款申请的从严审批,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购房者入市的脚步。

  支招 掐准时间,选择手序齐备的物业成交

  赶搭末班车有一个必要因素:选择房产证在手的物业成交。章女士应先确认看中的这套房是否在按揭中,若该物业在按揭中,按照正常程序,申请解压就需要40天左右的时间,这样一来基本已享受不到政策优惠。

  若物业没有在按揭中,购房者抓紧时间申请商业按揭贷款应该可以赶得上末班车。业内人士表示:按正常程序,贷款人申请办理商业贷款,银行按揭审批大约需要6-8个工作日,办理周期大致需要30天,在这两天之前办理还有望搭上这趟末班车。若是选择公积金贷款,可能就无缘优惠政策了。

  另外,相关人士表示,打算一次性付款且看中的物业已有证在手,可参照目前各区房管局的交易时间,一般在15个工作日可完成。

  提醒 搭乘“末班车”还是量力而行

  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来说,从开始办理商业贷款到交税约16个工作日;办理公积金贷款大概需要31个工作日。不过二手交易各个步骤需要的工作日可能因相关政府部门或各银行原因有所变动,购房者倘若想赶上营业税减免的末班车,最迟11月中旬便要出手了。

  不过,相关人士提醒购房者,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房子。

  观点

  豪宅市场不受影响

  马冀(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经理)

  由于当前内中环区域的商品房供应日渐减少,高品质物业的稀缺性渐趋明显,在市场供求比逐渐缩小的趋势下,更加显现出高档物业的增值抗险特性。

  虽然目前银行收紧利率,但是对于实力较强的高档物业业主来讲,影响甚微。有相当部分业主更愿意加大首付比例来规避资金风险的同时享受最低折扣。一系列利好预期,成为共同推助上海楼市稳步上行的重要因素。

  短期内房价难下挫

  张晴怡(华燕市场研究部副经理)

  趁现在还能享有相关优惠政策,对于有购房计划的人而言,自然是下手的好时机。

  就目前的供需结构来看,持续的供不应求很难使房价在短期内出现下滑,甚至还在往上涨。房价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要素,当然有涨也必然有跌,但是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下一轮跌不会是在当前的房价水平基础上跌的,所以即便等来了跌,房价水平很有可能仍然高于当前水平。所以,目前仍是购房的好时机。

  楼市走向需综合判断

  陆骑麟(佑威研究中心副主任)

  去年底出台的新政对于鼓励和支持住房消费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不过“年末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部分楼市新政到期,其产生的心理影响可能将大于实际影响。判断下一步楼市走向,还需综合宏观经济走势、包括贷款利率等金融政策走向等多种因素。其中,消费心理是决定走势的关键。消费心理是否出现逆转,与相关调控政策带来的预期紧密相关。目前,上海楼市趋于稳定,市场消费心理出现逆转的可能性不大。

  九成购房者近期欲出手

  时值年末,楼市优惠政策大限将至,究竟有多少购房者会选此时机入市?根据搜房网在“京沪两地联动,购房圈万人大看房”活动现场发出现场调查问卷5173份,收到有效调查问卷5028份,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显示,53%看房者准备在六个月内购房;36%选择在三个月内购房;可以看出,楼市需求仍然存在。

  调查结果显示,四成选择视房价走势决定;31%选择适时购房。价格依然是购房者考虑的主要因素。

  从调查结果看,看房者最希望保留的楼市优惠政策有利率和税费等优惠政策。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