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赶着去买二手房 是否一定能享购房优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现在赶着去买二手房 是否一定能享购房优惠?
2009年11月18日 15:48 来源:都市快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临近年末,在购房优惠政策即将到期的预期下,杭州二手房成交量屡创新高。透明售房网统计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月17日下午4点,杭州主城区二手房成交3265套,环比10月同期1900套的成交量上升了41.8%;杭州主城区的成交均价为17206元/平方米,环比10月同期上涨了5.7%。

  现在赶着时间去买二手房,是否一定能享受到购房优惠政策呢?

  二手房购房税费优惠

  以农税中心受理时间为准

  11月6日,杭州农税中心贴出了一则提请购房者注意的通知。通知称,二手房的税费优惠政策是以农税受理时间为准,并不是以签订购房合同时间为准。也就是说,大量赶在11月份签订购房合同的二手房交易,并不一定能享受到即将在12月31日到期的税费优惠政策。

  章小姐上周四购买了一套城西康乐新村的二手房,105平方米,总价175万元。昨天房产中介给她打来电话称,房东要到12月17日才能去银行办理提前还款,解除与银行之间的按揭合同。而章小姐还要再花上5-10个工作日去银行申请新的按揭,一来二去很有可能赶不上税费优惠政策。由于房东买来这套房子也才3年,所以章小姐很有可能要为这房子多付106750元的税费。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府新花园业主蒋女士身上。10月份,她把自己的三室一厅68平方米住房委托给了中介,三天前终于有购房者和她达成了初步意向,想赶在年底前完成交易。没想到前去提前还款时,银行工作人员为她预约的时间长达45天。这让购房者当场打了退堂鼓。

  解除按揭申请贷款要多久

  银行和中介谁也没个数

  从10月中下旬银行全面收紧二套房贷政策开始,审批房贷和解除按揭就成为银行里最繁忙的两项业务。为了赶上年底优惠政策的末班车,购房者必须早早完成交易手续,而不少银行此时却偏偏遭遇“额度荒”。

  在杭州某股份制银行,申请按揭贷款的购房者排了300多人,最早的在10月20日之前就把资料交给了银行。而在某国有银行开元支行,由于要等待新的放款额度,每笔按揭都要等上一个多月。

  对于解除按揭和申请贷款分别需要耗时多久?银行工作人员说,存款多少、是否购买过理财产品,都会影响办理手续的速度。同一家房产中介替同一个小区业主办理解除按揭手续,快的7天,慢的需要等上15天。

  杭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副会长、快房网专家团成员邓力说:“在签订二手房购房合同到农税中心受理交税的几个步骤中,房东解除老的按揭合同,购房者申请新的贷款是最花时间的两个环节。”

  盛世管家经纪人小叶算了一套正常的二手房合同交易所需的时间。在签订合同后,一般约定购房者要在5个工作日内支付首付款,房东解除和银行的按揭贷款一般需要5到10个工作日,购房者向银行申请商业贷款又要5到7个工作日。之后,去房管局产权审核、农税中心交税花掉2个工作日。如此,一套过户顺利的二手房交易流程,至少需要17个工作日。

  而汇总多家中介的说法,杭城各家银行办理按揭的耗时长短差距较大,工农中建四大行由于贷款额度紧张,所需时间相比商业银行要多出近一倍。

  邓力提醒购房者,如果在12月买二手房,还要申请贷款,就要有不能享受优惠政策的心理准备。

  裕兴不动产相关负责人说:“从12月中旬开始,为避免今后的交易纠纷,我们将会在合同中注明,二手房交易税费以农税中心受理为准,除非该套房屋无按揭贷款、购房者能一次性付清的二手房,我们才会给出承诺能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专业人士四招帮你顺利“过关”

  如何能够抢在最后40多天里享受到二手房交易的税费优惠呢?快房网的二手房专家为房友们支招。

  第一,购房者在选择房源时应该尽量选择没有按揭款的房源,以减少交易过户环节。目前,对于有按揭款的房源,房东需要先和银行解除按揭贷款手续,还清贷款,才能办理相关的房屋过户手续,解除按揭手续至少需要提前一周和银行预约。

  第二,不要太苛求贷款条件。临近年末,银行放贷额度越来越紧张,购房者不要苛求于首付两成、利率七折的购房优惠条件,适当提高首付比例,或许就能快速通过按揭合同审批。

  第三,选择审批速度最快的商业贷款。目前,银行贷款审批中,速度最快的商业贷款需要7个工作日,公积金、组合贷款的审批速度相对要慢。

  第四,成为银行资信良好的客户。平时多注意自己在银行的信用,尽量提高自己的信用度,尤其是有条件的投资者,最好能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银行对本行的VIP客户、白金客户、钻石客户,一般在审批进度上会加快步伐,尽可能提供优惠。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