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火热物业也很牛:要看房先缴40元看房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楼市火热物业也很牛:要看房先缴40元看房费
2009年11月19日 15:53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是房产经纪人,每次来盛世钱塘看房真是吃不消,每次物管都要收20元的看房费……”近日,在杭州某网站上,这样一则帖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说起“看房费”,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中介向看房人收取。物业向看房者收取,倒是第一次听说。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在钱江新城多个楼盘中存在,看房费也从5~40元不等。物业为什么要收钱?这些钱会用到何处?

  “看房费”交了,收据没有

  11月15日,记者和一位房产经纪人来到盛世钱塘看房,被大门口的保安叫住,紧接着他就拿出一张纸记录起来,说:“先交20元的物业看房费。”记者掏出钱给了他,他并没有开收据的意思。问起这笔钱用来干嘛,物管只说是“看房费”。“我们都是很规范的,业主把钥匙放在我们这里,这样方便管理。”那位保安补充道。

  记者又跟经纪人去了钱江新城的其他几个小区,发现普遍存在收看房费现象。景江城市花园,看房5元一次;春江花月、盛世钱塘20元一次;金基晓庐40元一次。

  在钱江新城富春江路附近,开着很多家二手房产中介,说起看房费,经纪人都深有体会。

  “很多时候交看房费,都没有收据的。”名楼不动产一位经纪人说,20元一次、40元一次的看房费实在叫人吃不消。这位经纪人粗粗算了一笔账,如果每次看房20元,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带10个客户去看房,就得付200元。一个小区一天如果有三四十个客户去看房,一个月下来是笔不小的钱。

  据记者了解,经纪人带房客看房,多数看房的客户不愿意掏这笔钱,只能经纪人自己掏。而且为了避免物业的反感和今后看房方便,他们也不主动向物业要收据,物业也就把钱拿进。“这笔钱到底进了谁的口袋,我们也不清楚,总之在这片地方‘看房费’好像已经成为不成文的规定了。”滨江名楼店经理支红燕说。

  业主说,“看房费”用到哪里要公布

  收取“看房费”到底是什么由头?由谁先兴起来的?记者调查时发现,“看房收费”差不多是今年4月份出现的,首先在盛世钱塘收取。随后,其他小区纷纷跟进,到现在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在调查中,一些购房者也表示,对看房费有点不能接受,“虽然说几十元不是一笔大数目,但心里还是不平衡的,这样算不算乱收费?”来春江花月看房的罗先生说。

  房东也有点懊恼,因为一收费,很多中介就不太愿意带客户来看房,他们也就少了很多卖房租房的机会。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一些住在小区里面的业主,他们表示,这“看房费”到底用到哪里了,最好有个说法。有业主说收看房费也可以理解,总不能一天到晚让陌生人在小区楼里随意走动,这样也不安全,但到底收了多少,要公示。有业主表示,物业有责任看好小区,收点钱无可厚非,但是这钱不能由物业私藏了,要用于小区的维修建设上。

  物业说,我们收的不是看房费,是服务费

  记者先后采访了四个收取看房费的小区物业,发现对此他们有不同的说法。

  版本一:“陪同费”说

  春江花月物管处一位负责人说,小区是高端楼盘,不太允许陌生人随便出入小区。为了保障业主的房子和财产安全,统一由物业来陪同看房,收取相应费用。“以前还有些经纪人很晚还带房客来看房,已经影响到了业主的正常生活。”他说,物业陪同看房后,可以更好地管理小区。

  版本二:“服务费”说

  盛世钱塘由浙江华太物业管理。物业公司综合部一位负责人解释,这不是看房费,是服务费,是有偿服务,收取费用的只是和物业签了《房屋代管协议》的业主的房子。业主把钥匙交至物管,平时有专人负责打扫,有中介来看房也需要先去物业领取钥匙。有的中介看房时不负责任,有时忘了关水龙头,关电灯,或忘了关门窗,造成业主的不满。于是后来就由物业人员陪同看房,看完关好门窗,检查水电,收取相应的费用。

  版本三:“能耗费”说

  景江城市花园是野风物业公司管理的。物业的唐主任说,小区里光单身公寓就有800多套,房东租房现象很普遍,每天有很多中介带人看房。有次他统计了一下,一天有50多人次来看房,这些中介有些是知名的,有些是根本没听过的,有些业务员是新来的,还会发生敲错门、开错锁等现象,引起其他业主的不满,投诉到物业。为此,小区收取每人次5元的费用,相当于坐电梯等的能耗费。他表示,收这个钱绝对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维护小区的秩序。

  昨天,记者就此事咨询了杭州市物价局服务价格处有关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说,关于“看房费”没有相关规定如何收取,这里要分两种情况:如果是业主委托物业代管,由物业陪同前去看房,可以适当收取“看房费”,费用由双方协商,但这费用应该向业主收取,不应向中介收取;如果没有托管,物业不应该向业主或中介收取费用。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