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这座城市,只要是没发横财的青年人,无不都在为买房发愁。80后作家中的代表人物韩寒这几年写书玩赛车,被认为是发了点小财的,他也只能买价值100万元的偏远地区的房子,这就更不要说那些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们了。当仅凭文学已经不能让他们拥有一处安身之所的时候,文学也就仅仅成为一种坚持而已,一切都靠信念支撑。这可能便是目前“80后”作家的生活现实。
本报记者 郦亮
韩寒自曝
所购房产只值100万
几个月前推出的新作《他的国》,四五十万册的销量,虽然不能与疯狂的《三重门》同日而语,但也足以给韩寒带来100多万的收入。但这依然不能让韩寒拥有一套市中心的房子。
韩寒最近在博客上抱怨,他如今住在偏远地区,住的也不是有钱人的别墅,而是一套价格只有100万的面积很小的公寓。何至于如此呢?据韩寒自己讲,他尽管每年版税有200万,赛车收入有100万,加在一起扣掉所得税也有200万净赚,但无奈开销颇大,“换辆摩托车得花掉三四十万”,又总要借给朋友们钱,所以“我自己买的房子,价钱也只有上海公寓200多万均价的一半。”
不过,一些外国大牌作家生活也很奢侈,他们也像韩寒那样一辆辆换新车,也借钱给朋友们,自然也要买房。所不同的是,外国作家大多住得很宽敞,或者拥有数套房产。最近有消息传来,某著名作家在伦敦泰晤士河旁买了一栋别墅,只花了20万英镑。而这钱只相当于他一本畅销书版税所得的五分之一。而韩寒要想买一套“200万均价”的公寓,却至少要写两本畅销书。也就是说,同为畅销作家,奢侈的成本却大相径庭。韩寒还不如去伦敦买房。
版税收入单薄
80后作家普遍为买房发愁
最近,随着经济渐渐从金融危机中缓过神来之后,一天一个价的房子,让许多已步入婚龄的80后作家发愁不已。悬疑小说家那多现在住的房子是前几年买的,那时房价还算承受得起,“幸亏买得早!”那多今年出了两本书,像最近刚刚上架的《清明幻河图》都是极热销的,但那多告诉本报记者,他一年的版税收入也就二三十万。这笔已经很丰厚的版税,要想买套像样点的房子,谈何容易。
尽管如此,作为一个颇有影响的青年悬疑小说家,那多的版税收入,在上海“80后”作家看来依然是绝对让人艳羡。据记者了解,那多现在拿的一般都是一线作家的版税,但相当部分的“80后”作家,只能拿相对低的版税,这样一年出一本书,每本书一两万的销量,版税收入也不过三四万。如果单纯靠写作为职业,连养活自己都难,更不要说买房子了。
据记者观察,目前上海“80后”作家大多处于这样的窘境:前几年房子稍微便宜的时候,他们因为是新人,拿的是最低的版税,再加上年纪尚小,所以大多没有买房;这一两年已小有名气,版税也提高了,但哪料房价提高的速度更快,所以依然买不起房子。最近有一篇文章很热,说的是1950年代,北京的四合院一套只需要1万元新人民币,当时很多作家几年的收入就能买了。但这在现在很多“80后”眼里,简直不可思议。“我圈内的朋友们,如果版税不是很多,就总买小房子,或者地段远一点的房子。”那多说。
房贷压力大
“80后”作家纷纷寻找工作
为了将来的生活考虑,房子似乎总是要买的,即便房价再高,硬着头皮也要上。但是摆在“80后”作家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果他们是单干(也就是所谓的“写作个体户”),那在没有住房公积金,完全靠商业房贷的情况下,他们将不得不支付巨额利息。这笔利息,恐怕对中国任何一个单干作家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所以除了那多、蔡骏之外,更多的青年作家要买房,必须先找到一家工作单位。
对于一个立志一辈子写作的“80后”来说,到作协当拿工资的专业作家,大概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随着近年作协体制改革,专业作家的录取已经被大大地控制了。如近两三年间,上海作协就只录取了4位青年作家。专业作家当不成,不少“80后”就考虑选择当业余作家,也就是找一份工作,平时上班,利用闲暇写作。据记者了解,上海作协现在不少“80后”会员都有工作单位,他们大多集中在出版社、报社和杂志社,做一些与文字有关的工作。
可是即便有单位缴纳的公积金,即便有每年两三万的版税收入,买房依然是“谈何容易”的事。有房产公司的相关人员为记者算了笔账,一套200万的房子,按照商业贷款70%,再打7折的优惠来算,20年按揭,每月也要还8602.22元。现在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业余作家依然寥寥无几,买房的压力,由此可见一斑。
“可是,我们就是喜欢写作,这有什么办法呢?即便买不起房,也还是要写。即便做其他的工作,也依然买不起房,那为什么要放弃写作呢?”一位“80后”作家告诉记者。这应是他们这一代文学青年的普遍心态。
娱是乎
没有温饱,哪来力作?
郦亮
所谓“温饱”,不仅是吃饱穿暖的问题,起码也要有一处避风挡雨之所吧。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定律”所言,人只有先解决了最底层的温饱问题,才能考虑更高层面的问题。但是承载着买不起房子的压力的中国“80后”作家,连所谓的“温饱”尚且没有解决,却将代表起国家对未来几十年人性进行思索,这可有点勉为其难了。
没有温饱,哪有力作?当作家整天为价值几百万的房子而烦恼,整天为每月到期必须支付的几千元房贷而烦恼的时候,他那些本该用来思考人性、探索文体、捕捉细节的有限脑力,必定大多陷于这类烦恼之中。一个毋庸置疑的结论是,在当今这个环境之下,房子问题多多少少应该为中国没有更多力作,没有更多一流“80后”作家负责。
如果写作还能被视为一种买房子的手段的话,那么写出来的这些作品难免有着迎合市场的姿态。因为只有迎合大众口味的作品才有可能卖得好,版税才有可能提高,才有可能攒起钱来支付房子的首付款。
但是真正的佳作,绝对不是迎合出来的。一个伟大作家的思索,必须永远走在大多数民众的前面,也因此,一些佳作起先总难免是艰涩难懂的,甚至直到作家去世,他才能被人理解。无疑的,适婚年龄的中国“80后”作家,显然是等不起的。为了改变生活,他们必须制造出现时的火爆效果,即刻拥有大批拥趸,马上成为畅销作家。
于是,在那些现实的问题面前挣扎的“80后”作家,离我们所设想的那些伟大,也就越来越远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