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二手房市场冷清 楼市回调信号显现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青岛二手房市场冷清 楼市回调信号显现
2010年06月23日 16:20 来源:青岛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已历时两个月,成交量骤降,但新盘价格看上去仍岿然不动。撤掉楼市虚火,是个缓慢的过程。风起青萍之末,根据以往楼市调控经验观察,青岛楼市回调的几个重要先行信号已经显现。

  信号一:一线城市房价开始松动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几个一线城市对市场和政策的变化反映更为敏感,作为二线城市青岛房地产市场多年来一直跟着一线城市走,并要滞后两三个月甚至更长一段时间。

  恒大降价15%,深圳万科夜间开盘,目前国内几个一线城市降价的传言已风生水起。

  在深圳,5月下旬,佳兆业旗下的金翠园等三个在售楼盘分别推出20至60套不等的特价房,优惠幅度高达1万元/平方米;6月4日和5日,深圳万科连夜突击推出万科清林径和万科第五园,售价远远低于此前预期。

  同处珠三角的广州市也有降价的迹象。有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6月份和5月份楼盘报价比较看,58%楼盘的报价不变,报价有所下降和依然报价上涨的楼盘各占21%。这一数据跟上月相比,上涨楼盘的比例在减少,而下降楼盘的比例逐渐增加,降价潮逐渐蔓延。

  上海房地产龙头企业绿地集团宣称,对分布在全国41个城市的100多个项目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优惠活动。如上海松江大学城绿地蔷薇九里公寓房给出了约八五折的优惠,价格从此前的15000元/平方米调整至目前的12500元/平方米。

  北京是本轮调控的热点城市,据此前报道,北京6月份拿到预售许可证的8个项目中,半数以上成交量为零。这些新入市楼盘价格每平方米从2万元到4万元不等。业内人士认为,在楼市已经明确进入观望期后,价格没有明显松动是导致新盘“零成交”的主要原因。

  目前这个阶段,类似于2007年底到2008年初“拐点论”盛行时,市场上“真摔”、“假摔”难辨,看涨的信心已动摇,看跌情绪在蔓延。

  信号之二:房价指数预示“拐点”

  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一直是国内最权威的房价统计数据。据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经去年同期)上涨12.4%。这一数据给人的感觉是涨幅仍高,房价没有得到抑制。不过,国内知名的专业房地产研究人士杨红旭则认为,5月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动荡月份。

  杨红旭分析,5月份较4月同比涨幅减少0.4个百分点,这是自2009年6月出现正增长以来,第一次出现涨幅回落的情况。这就意味着今年4月份房价同比涨幅已经触顶,接下来没有任何悬念,这一增幅将继续回落,预计将持续到明年,而且必将出现负增长。

  杨红旭特别指出说,5月份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涨幅 (比上月)为0.2%,涨幅比4月份缩小1.2个百分点。这是自2005年有此统计指标以来,从来没出现过单月如此大的回落幅度,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动荡月份。

  杨红旭认为,有一点是确定的,6月份房价环比将由正增长逆转为负增长,也即房价真正出现拐点,将是2009年3月由负转正之后的再一次“红盘变绿盘”。

  信号之三:二手房市场走淡

  在新房市场中,开发商与购房者实力严重不对等,开发商可以通过一些营销手段,制造假象,影响购房者的决策。而在二手房市场,卖买双方实力均等,因此能更敏锐的反映市场走向,历次市场转向往往是二手房市场先变。

  根据此前多家青岛大型二手房中介机构反映,自新政策出台以来,到访量、待看量、成交量等几个重要指标都大幅缩水,而部分卖方报价已开始松动,成交依然不振。

  仔细分析,本轮调控中二手房市场有如下特点:一、今年三月及四月上旬房价出现了一个急涨的过程,房价快速冲顶,这与上一轮房地产周期中青岛房价慢涨过程不同。现在所谓的二手房降价只是基于昙花一现的房价峰值而言,所以卖方对降价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

  二、2008年市场剧变,开发商猝不及防,经过上一轮市场周期,开发商风险意识提高,资金充足,所以暂时没有降价的动力,这也使二手房降价引领了市场。

  涨得快,跌得慢,是房价变化的特征,回调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但同时也要看到,楼市是个政策市,不排除政策面对楼市的再度影响。购房的时机也许稍纵即逝,所以有需求的购房者不能在家中坐等房价下降,要借此时机多看多了解多比较,综合各种信息,才能在机会到来时做出最佳选择。

参与互动(0)
【编辑:林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