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京沪深楼市成交集体跳水 房价出现松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5月京沪深楼市成交集体跳水 房价出现松动
2010年06月01日 08:5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推进,楼市“红五月”不再。昨天,记者从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5月,三地楼市成交同比环比均出现大跳水,房价也出现松动。

  北京:连续3周日均成交跌破100套

  昨天,记者根据北京房地产交易官方网站统计,上周(5月24-30日)北京商品住宅期房签约611套,日均87套,连续3周在日均100套以下徘徊。与此同时,北京四环内新开楼盘整体均价未出现上调,表明开发商对房价的预期已经松动。

  据对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统计,截至5月30日,北京市商品住房期房签约量为5587套,日签约量为186套,较4月的348套大幅下降46.6%。更令人关注的是,如果剔除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5月份北京商品住房期房签约量仅3357套,日均仅108套,环比降幅接近70%。

  另据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数据显示,上周北京商品住房期房签约日均仅87套,连续3周在日均100套以下徘徊。其中,5月26日的签约仅48套(包括20套保障性住房),足见市场“寒意”。

  “北京楼市供需双方均陷入观望。”业内分析人士指出,5月份以来,北京不少新盘项目推迟开盘日期,楼市新增供应量锐减,由此加剧了成交量下滑。从价格方面来看,北京房价虽仍未现整体松动,但成交量“冰点”持续促使房价整体下调越来越近。

  上海:限制高端楼盘成交

  5月份,上海楼市成交量也大幅跳水。昨天,来自佑威及楼市专评网联合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上海商品住宅累计成交面积为30万平方米,比4月大幅萎缩70%;截至30日,5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为2471套,预计全月在2550套左右,比4月的8461套降幅近70%。

  “即便在2008年楼市最低谷的9、10月份,上海商品住宅月成交量尚且达到40多万平方米,而上月的成交量仅为30万平方米,是2006年以来成交量最低的一个月。”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表示,“现在看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发挥了威力。”

  来自市场需求方的反馈也证实了这一点。一周前,搜房网启动了新政“满月”后的首场大型看房活动,尽管迎接上海看房团的34个项目中有超过半数给出了优惠,但网友调查显示,93%的意向购房者选择至少在3个月后再出手,其中表示近期没有购房打算的占29%,所占比例比新政出台前的同类调查结果增加了11%。

  此外,5月数据还显示,上海商品住宅供应面积为95万平方米,比4月减少23%;商品住宅月成交均价为22338元/平方米,比4月下降2.6%。不过,业内指出,近期上海房价回落与政府限制高端楼盘成交不无关系,“目前上海成交的豪宅房源大都是‘存货’,而开发商想为新建房源批预售证似乎很难,迟迟下不来,政府可能也是想借此减少高端楼盘成交,从而稳定房价。”市场人士指出。

  昨天来自方方地产咨询机构的统计也显示,从5月上海商品住宅的销量排行来看,交易量前10位的楼盘均价都在20000元/平方米以下,且大部分为总价可控的常规偏经济产品,而4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高端公寓仅交易1万平方米。

  深圳:成交持续低位运行

  新政以及地方楼市细则的叠加效应使得深圳楼市在5月进入低迷状态,置业者对楼市价格下跌的预期与日俱增,深圳楼市成交大幅萎缩,再次歩入“冰点”。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数据显示,深圳5月新房成交量为10.92万平方米,比4月的29.12万平方米下降62%,比去年5月更是下降86%。尽管成交量继续下挫,但是价格依旧坚挺,5月深圳新房均价为20342元/平方米,环比微降1%。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王世界表示,在严格执行信贷政策等措施影响下,投资客退场已没有悬念。成交量持续低位运行反映出深圳楼市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一方面,通胀预期强化以及国内投资渠道有限等,可能助推市场预期出现分化,买卖双方在经过价格博弈之后何时达到一个平衡点,楼市是否回归理性,仍需要一段时间观察。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的持续性显得尤为关键。”王世界表示。记者 于祥明 李和裕 潘建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