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新政影响大连楼市 部分房源报价有小幅下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调控新政影响大连楼市 部分房源报价有小幅下调
2010年04月19日 11:24 来源:新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继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包括二套房贷执行五成首付、贷款利率1.1倍在内的新“国四条”政策措施之后,17日,国务院再次下发“要求高房价地区可停发第三套及以上房贷”的通知。客观地说,近期推出的一系列调控房价“组合拳”已向市场发出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最强音,并再次掀起了楼市是否即将出现拐点的业界争论。更有人士大胆预测,新政将大大影响投机者的市场预期,高房价将不可持续,很有可能出现20%%以上的跌幅。

  近年最为严厉的调控新政

  或将引发楼市拐点

  “这是近年来最为严厉的调控楼市、打压房价的政策!”多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上周连续出台的房贷政策的出手力度。记者采访了解到,自从去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抑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措施之后,包括大连在内的全国楼市始终处于市场与政策的激烈博弈之中,而“两会”前后各地频频刷新的“地王”纪录,以及3月份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交易的价量齐升,表明市场化的商品房似乎不太听政策的话,在政策调控几乎处于尴尬的失效局面的情况下,调控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并再次重拳出手直指炒房和投机性购房行为就不足为奇。

  对此,我市专业的房地产调研机构———指南针地产市场部负责人袁晓姬表示,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转身”,以大连为例,全年房价的涨幅为18%%。尽管2010年大连楼市的潜在供应充足,但春季房交会期间楼盘报价出现上千元的“跳空”高开,已令部分购房者产生了恐慌情绪,在有效供应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如果政策再不出手,房价涨幅将趋于失控。

  而记者采访了解到,与以往“光打雷不下雨”的调控效果相比,本次疾风暴雨式的地产新政策,或许会引发楼市新的拐点。采访中,我市某国有商业银行房贷部人士认为,“金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最为直接,不断抬高的房贷门槛会为楼市起到迅速的降温作用。”从目前来看,我市各商业银行正在严格实行首付3成以上的一套房贷政策,而本周起,首付5成以上的二套房贷政策也会被各银行陆续执行。

  政策打压效应初步显现

  购房者急搭房贷优惠“末班车”

  昨日,记者从我市多家房地产中介机构了解到,在“二套房”新政公布的短短几天时间内,市场已产生了强烈的反应。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二套房买家为了能赶上二手房贷政策优惠的“末班车”,迫切地希望早日成交;另一方面,与春季房交会期间的“坐地涨价”的从容心态形成鲜明对比,卖家由于对后续调控新政的忌惮,开始主动地降低价格预期,部分房源报价已出现了小幅下调。

  采访中,市内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规划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大连中心城区大多数商品房的总价款都在100万元以上,如果按照百万整数计算,首付五成的按揭贷款为50万元,贷款年限为20年,采用等额本息方式还款的话,此次调整后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购房者的实际利率将达到6.53%%,“利率从打八折到调整为1.1倍后,月还款需要多支付500多元利息,额外增加的总还款将超过12万元,再加上首付比例的提高,将大大增加购房成本。”可以预期,在新政策正式落地之后,三套房贷的“停供”将令投机客逐步退出市场,而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将陷入观望。

  非理性价格泡沫将被挤出

  本次新政将对大连楼市产生怎样的震动和后续效应?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本轮调控政策不再是“隔靴搔痒”,矛头直指投机性炒房群体,如果执行有力,将对市场产生强烈影响。

  对于大连楼市来说,虽然短期内不足以引发如2008年遽然冷缩的楼市拐点,但足以挤压掉自去年以来非理性上涨的价格泡沫,如果持续观望引发成交量的下滑,价格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毕竟,本次政策的强势出台已充分表达了政府调控的决心,随着各项细化措施的落地执行,将对平稳大连房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大连楼市的运行也有其自身的支撑因素,包括负利率时代下投资需求的释放,市政改造所产生的安置需求,以及外来购买力对楼市的推动等。采访中,指南针地产分析师重点谈到了通胀预期下的房地产需求,以今年3月份2.4%%的 C P I同比涨幅为例,对比2.25%%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意味着实际利率为负,在货币购买力下降甚至贬值的情况下,包括不动产、黄金、珠宝等实物形式存在的资产将因通胀的杠杆作用,其实际价值得以快速上升。另外,大连城市定位的升级,以及外地购买力的不断涌入,将对城市中心区楼市产生支撑作用,上述现象都是评判大连楼市今后走势的重要参考因素。(孙广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