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房价格同比已上涨124%,逼近4万元/平方米,再创新高。众多普通市民们表示:深圳楼市暴涨得太离谱,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所能承受的商品房价格在深圳没有。如今楼市涨不涨,涨多少,涨跌都和我们老百姓已没有关系了,每平方米4万我们买不起,3万我们还是买不起,反正我们都是买不起。现在是房价越是调控,越是翻倍地往上涨。
新房价创新高
3月26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发布的《2010年1-2月深圳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深圳1-2月深圳新房价格刷新了历史新高,2月份高达24166元/平方米,同比大翻1.2倍,而关内新房均价更是令人吃惊地逼近了4万元/平方米。
《报告》中显示,尽管1-2月深圳新房价格刷新了历史新高逼近了4万元/平方米。但同时,成交量节节下滑,2月份更是以不足20万平方米的成交面积创下了2008年4月以来的新低。
《报告》披露,1-2月,深圳全市新建住宅销售面积达到5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58%。尤其是春节所在的2月份,成交量仅有19.41万平方米,创下了2008年4月以来单月成交面积的新低。
伴随着成交量创新低,新房价格却是创下了“天价”。《报告》显示,按照本市房地产信息系统统计,1-2月,全市新建商品住房均价分别为23117.28元/平方米和24165.62元/平方米,2月份新房均价环比1月上涨4.53%,同比去年2月(10770元/平方米),则大涨了124.38%。
据了解,令深圳2月份市场价格疯狂大升,主要成交多为豪宅,尤其是后海豪宅拉升所致。比如深圳后海楼盘三湘海尚、太古城、海怡湾等全部在列,其余如十五峯、御河堤、金翠园等。这些楼盘的价格多数集中在3万-4万元每平方米,甚至5万元每平方米以上。
老房涨价3倍
深圳房价的爆涨,也带动了破旧老房的成倍涨价,暴涨得令人瞠目结舌。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农林路的龙溪花园,其毗邻香蜜湖著名的水榭花都等豪宅区域,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房子,显得非常古旧破败,与旁边的豪宅相比甚为逊色。然而,谁想到这里会一夜之间房价暴涨,几个月内就翻3倍呢。
一地产中介公司负责人表示,“龙溪花园一共有38栋,除了3栋带电梯的房子不拆,其他的都要拆。这间86平方米的房子售价255万元,单价29651元/平方米,去年年初每平方米的价格才1.1万元。”他告诉记者,255万是实价,基本没有什么还价的空间。另一间9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的房子,单价直接标到3万元/平方米,总价高达270万元。
住了20年的老房子,房价一夜之间就翻着涨,做梦一样。深圳一市民称,最近一段时间内,自己住的老房子售价几乎隔几天就涨一次。据了解,这是一个位于深圳华强北区华新路的华新村以及华富路的华富村都属于更新项目区域,两村房屋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都有20年以上楼龄,大都是五六层的低矮楼盘,外观陈旧,生活配套设施也不齐全。鉴于此,截至去年7月,该区域二手房均价为1.3万-1.4万元/平方米,每月偶有成交,一直属于冷门楼盘。但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之后,该地的房价开始飞涨。“3月份我们在华新村这边以18400元/平方米的价格卖出了一套房,去年6月份这套房的价格是1200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足足涨了6000多元。”一地产的中介人士告诉记者。
华富村改造办公室的许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后半年改造办公室进驻村里,日后拆迁势在必行的消息就已经在业主内传开了,从那时起业主的放盘量就开始紧缩,房价也开始持续走高,所以房价涨到2万元/平方米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
新房存量跌破3万套
世华地产龙坂区高级经理杨俊波称,深圳“现在二手房卖得都没房卖,成交太火了。据他介绍,深圳3月二手成交开始火爆,大型中介包括美联、中原、世华都声称本月很可能超越2009年月成交的最高纪录。有专家表示,火爆一是因为新房没房卖,二是两会并没有实质性动作,三是被压抑了两个月的需求爆发。也有专家认为,现在对今年二手房的走势进行定性的判断还为时过早。
记者还从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网站信息系统数据显示中获悉,深圳一手房存量第四次跌破3万套。
数据显示,3月1日以来,深圳一手房每天的成交量一般在40-80套之间;而近期一手房存量一直在3万套左右徘徊。3月15日,全市存量一手房为29870套,这是今年以来首次跌破3万套大关。接着,16日、20日、21日存量一手房也都在3万套以下。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3万套是深圳供需关系的敏感点,少于3万套则出现楼盘供应紧张。今年深圳市计划新推出140个盘,约640万平方米,加上3万套的存量,共有900多万平方米。“今年计划供应的总量比较充足,因为火爆的2009年成交量为700多万平方米。但要防止开发商故意不领预售证或者拖延施工上市的节奏,政府应该重点监控。”(本报记者 胡嘉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