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包车看房族”一天订五六套房
内地购房客纷纷涌入三亚购房;房价集体看涨,郊区房子突破万元,市区高达2万
国际旅游岛建设拉开帷幕,内地购房客纷纷光临三亚试图抓住机会购入“黄金房”,房价随之水涨船高,郊区房子每平方米已经突破万元,市区楼盘则高达2万。火爆的楼市衍生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包车看房族”,他们多是内地购房客,每天包乘出租车穿梭于三亚各大楼盘,这种奇特的现象已持续近半个月。
郊区房子涨破万元
三亚楼市涨声一片
20日中午12点,三亚东海雅苑小区。该小区位于市郊毗邻红沙村,以销售中小户型为主,虽然售楼部内没有看房客,但从墙上的销售表可知该盘非常火。
“只剩下10套了。”售楼工作人员介绍,余房多位于高层,价格为1.3万多元,这一带的楼盘已经突破万元,而且房源也很紧张。该售楼人员介绍,购房者多来自东北,有的携家带口来看房,一出手就是七八套。
记者随即走访了位于红沙地区的数家楼盘,发现均是类似情况。
市郊的楼盘突破了万元,而在半年前这一带的房子均价多在6000元左右,短短半年时间飙升了1倍多。“其实房价也就在元旦后开始大幅度上涨。”售楼人员李女士告诉南国都市报记者,自从国际旅游岛获批后,房价就开始涨了,一天一个价,郊区的房子还有上涨空间。
“在市区,你有钱都可能买不到房子。”李女士表示,如要购房应尽快购买,价格还会不断上涨。
记者又来到位于解放四路的金泉星河花园,这里房价已经达到2.1万元,售楼人员表示,现在和以前不一样,房价还会涨,要买得抓紧时间。
河西路、三亚湾、榆亚大道……各大楼盘涨声一片,价格由原先的八九千元上扬至一万五、一万六甚至两万元,涨幅令人咂舌。
三亚出现“包车看房族” 的哥一周接3拨看房客
火爆的楼市衍生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包车看房族”。
“自从国际旅游岛建设拉开帷幕后,楼市就火爆了起来。”在河西路一家楼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连续半个月来,不断有内地看房客乘坐出租车来到楼盘看房。他们都是初次到三亚,看好三亚楼市的前景,便来到三亚购房置业或养老或用于投资。
“包车看房的现象以前也有,但今年1月初以来就开始变多了。”出租车司机周师傅说,自从国际旅游岛获批后,不少内地游客就来到三亚打算购房置业。他们一般包乘出租车,由司机作为向导前往各大楼盘看房。
周师傅介绍,他上周接了3拨包车的客人,有的出租车能接到5拨人。包车的客人都是从东北过来的,有的包车时间为半天,有的为全天,他们主要前往大东海、三亚湾以及凤凰水城一带看房子。“不光是我,很多师傅都常接到这样的业务。”周师傅说,虽然无法统计包车看房的客人有多少,但数量不在少数。
的哥王先生介绍,琼海也出现了包车看房一族,他们包乘出租车不光在三亚市里看,也会到陵水、万宁一带看房子。
记者联系了不少自驾车出租公司了解到,现在三亚租车服务比往年更火爆,当中有一部分就是租车看房的。
“包车看房族”出手阔绰 有人连续预订五六套房
“这些客人大多都是路边拦车,一上车就称要包车。”的哥张先生介绍,客人包车后就前往看房。
许多出租车司机介绍,“包车看房族”出手比较大方,包车半天能给300元,包全天则500—800元。300、500元是在市区内转,800元则是要到陵水、五指山一带看房,如果跑的地方多了,还要加钱。
“客人出手大方,我们当然愿意拉他们。”张先生说,很多出租车司机都希望能接到看房客。
的哥们表示,“包车看房族”不光支付车钱大方,买房的时候也毫不吝啬。有的人看中了就买,而且当场划账,有的人则连续预定五六套房子,面对高昂的房价毫无惧色。
出租车司机刘师傅认为,这些客人就是看中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三亚楼市有广阔的前景,便来到三亚置业投资,等到适当时机便出手。当然也有不少人是来这里购房养老的,因为担心房价会一直涨下去,便先下手为强。
售楼处开门却不卖房
购房族感叹“有钱也买不到”
“我昨天带了一家北京的看房客转了一圈,客人愣是没有买到房。”刘师傅介绍,那北京客人非常无奈,因为不少售楼处开着门却称楼盘还没开盘,这一变化很新鲜,和前段时间完全不一样。
确如刘师傅所说,记者在三亚解放路和友谊路一带走访了数家楼盘,发现均是这样的情况。记者走进解放四路医药广场附近的楼盘售楼处,表示要购房,但里面的工作人员称,现在还没有开盘,不对外销售。
在外贸路的新浪国际售楼处,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还没有开盘,不进行销售,等到楼盘开盘后再来。在新浪国际旁边的擎天半岛,均价已经近2万元,该楼盘接待了不少看房客。售楼处工作人员称,1至20层已经卖完,20层以上的房子售价还没有出来,等到售价出来后再通知有购房意向的客人。
“我前天到三亚想买套房子。”杭州客人马先生介绍,但是他包出租车在市区内转了两天,所看的楼盘不是已卖完就是没开盘,愣是没买到一套中意的房子。
“哪有售楼处开张却不卖房子的道理?不光是我,我很多老乡都买不到。”马先生愤愤地说,“有钱都买不到房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