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楼市拉动内需,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近日亲自对合肥市房地产市场展开调研,并当场掏腰包买下一套80多平方米的高层住宅。12日,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更是在当地某电视台一直播栏目中极力推销楼盘,并高喊“买房就是爱国”的口号,引发网友热议。(1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
应该看到,近几年中国房价一路飙升,已经严重脱离了居民的购买力。在房价与居民的收入水平严重背离的情况下,已经到了不少人终其一生的积蓄,都不够购买一套住房的地步。显而易见,房价理性回归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可是,不少地方政府为何在房价一路攀升的时候听之任之,而在房价刚刚出现下跌之时,就置“民心向背”于不顾而为当前的高房价“救市”?
尽管数字不是很透明,从当前透露出来的一些数字看,房地产业产生的相关税费已经占据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这就难怪有人要戏称地方财政为“卖地财政”了。对地方政府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税费中绝大部分为地方财政的预算外收入。不少地方政府可以违规修建豪华办公楼和楼堂馆所,可以超标准购买豪华公车,可以无节制地大吃大喝,甚至于一些贪官污吏可以大肆敛财,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外收入下手。可以说,预算外收入是地方政府官员的“最爱”。
另一方面,房地产业一直被地方政府视为“支柱产业”,那是因为房地产开发中的巨额投资可以立竿见影地拉高当地的GDP。特别是在当前地方政府官员轮流做官的体制下,促使地方官员追求短期政绩,忽视地方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房地产业既然可以满足地方政府官员对预算外收入和GDP高速增长的双重追求,地方政府自然盼望房地产业能够“繁荣昌盛”,当前房地产业进入“寒冬”自然也就是地方政府官员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前不久,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语出惊人:房价中30%的成本属开发商用于行贿费用!这句话更是道出了房价难降的个中奥妙。
问题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今天,房价已经与国民收入形成了强烈反差。房价的下降是市场规律的作用,房价回归理性也是使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如果真正要振兴楼市,降低房价是最正确而有效的选择。(周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