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地建经济适用房不可取。”昨日,“2008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年会”在南京召开。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等知名金融以及本地著名高校和国内金融业专家、学者、高管共400多人齐聚一堂,围绕全球金融体系、货币体系、市场秩序的调整变化,中国政府和中央监管机构应对思路和策略,中国主流金融机构的应对思路和策略等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交流。
大规模建铁路恰逢其时
“国家四万亿扩大内需的资金要做到点子上,不能进行重复建设,一定要百分之百地把这部分投资的钱,用在必须的基础建设、基础架构、社会福利架构的一些建设上。”摩根大通亚洲区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主管龚方雄表示,现在地方政府报上去的项目是18至20万亿,这里面很可能会有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纯粹产能扩张的项目,它可能重新打包,变成基础建设的项目往上报,这种多浪费性的重复建设,不但透支了未来的成长,还可能会给未来造成很大的通缩压力。
龚方雄强调基础建设是必要的,比如说大规模建设铁路、城市的地铁,尤其在中国的城市地铁运力严重不足,西方发达城市,它的汽车拥堵情况比我国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情况都好得多,原因就是大家都不是开车上班,都是乘公共交通、地铁上班。
“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地铁等交通工具。”龚方雄认为,现在私人、企业不愿意投资了,这时候全球商品价格跌了很多,资源价格跌了很多,正好政府出来花钱搞基础建设,“这是再好不过的时机,搞基础建设既省时又省钱,但是问题就是这部分钱确实要非常实、准地花在基础建设这方面,千万不能去搞过剩的产能。”
盲目建经适房不可取
在国家四万亿扩大内需的资金里面,有9000亿说是要解决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问题,龚方雄认为,这个政策本身可能会对未来的经济带来很大的风险,而不是刺激它的增长,原因在哪里呢?龚方雄举了这么一个例子,1997年、1998年,香港特首董建华在金融危机以后,搞出每年兴建85000套的廉租房给穷人租住,正是因为香港这个非常好心的政策目标,让香港的房地产调整比亚洲其他国家都惨烈得多。
“香港的房产从1997年顶部到2003年的底部掉了70%。他调整的惨烈程度比亚洲其他国家都剧烈得多。”龚方雄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85000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推出的时候,正好是香港房地产供过于求,当时金融风暴以后,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在供过于求没有信心的时候,香港政府还在增加供给,结果这个政策就把香港的房市压得非常厉害,后来香港政府在2002年、2003年不得不公开宣布放弃这个85000的目标。
“香港的金融风暴之所以那么深,也是1997年以后,想方设法帮穷人解决住房引起的,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如此,我们不应该再犯这样的错误。”龚方雄认为,房子是非常特殊的投资品和特殊的消费品,不是说要所有人都具有拥有权,房子买不起就去租,前段时间北京市政府出台一个政策,增加部分财政支出不用来建新的房源,而是用这个钱购买市场上现有的房源,这样一来,就是在增加需求而不是增加供给。
减税不会促进消费
龚方雄认为,现在最难做的就是如何刺激消费。“消费这个问题是社会基础架构和信心问题,从维护消费信心的角度来看,你就要想方设法稳定股市和楼市,如果楼市股市都不稳定的话,消费信心就会荡然无存。”对于现在经常探讨的“减税”方法,龚方雄觉得行不通。他表示,现在经济层面的消息都非常负面,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冻结招人或者继续裁员,在这种没有信心的情况下,减税有可能会让老百姓把钱直接存在银行里,而不是花掉。“就是说,减税这个钱减下来以后,实际上起不到刺激消费的作用,只是增加存款。”
那么怎么稳定消费信心?龚方雄说,当下,我国的医疗、保险、退休保障、穷人教育等还不是很完善,这是大家为什么不愿意花钱、过度储蓄的主要原因。只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了,不用再面临失业等问题,市民才会加大消费。
摩根斯坦利亚洲区主席史帝芬·罗奇同样认为,只有增加社会保障的支持,包括养老金、失业保险等等,才能真正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记者 黄蕾)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