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风传重出江湖的“温州炒房团”日前终于在沪上现身。有着楼市冷暖温度计之称的温州投资客此举意味着什么?是楼市转暖的信号,还是意味着楼市投机之风重又抬头?
从销声匿迹到重燃热情
11月29日,有一批近50人组成的“温州炒房团”来到上海,这批“团员”都曾经有过炒房经验,而且是不止一次出手的“老炒家”。从成员构成来看,和过去的很多“温州炒房团”一样,年龄层次不一的温州太太们占到相当比重。这是“温州炒房团”的特色之一,老公负责做生意,而赋闲在家的太太们则拿着钱买房子。
从去年开始,“温州炒房团”一度沉寂,主要原因是政府对于第二套房房贷利率以及首付的控制,让精明的温州投资者觉得很难再取得令人满意的利润。而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调整,更是让温州“炒房团”销声匿迹。此外,一度火爆的股市,也吸引了部分温州投资者的资金。如今,股市走“熊”,再加上近期随着国家“救市”政策出台,利率大幅下调、住房出售限制的放松及房价的下降,令温州投资者热情重燃。于是,去年从沪上撤退的“温州炒房团”如今又来了个“回马枪”,从杭州撤退的“温州炒房团”也卷土重来。
投资还是投机?
曾几何时,“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房价随即出现明显的涨势。在许多城市,房价上涨超过了当地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少市民认为“温州炒房团”是房价非理性上涨的罪魁祸首,一些媒体也推波助澜,指责“温州人炒高了异地楼市”。
一段时期,面对“温州炒房团”咄咄逼人的态势,杭州、上海和南京等地政府相继推出了限制“炒房”的政策措施,矛头无一不是指向温州人的炒房行为。在一些城市,温州投资者购房不仅没有了优惠,甚至还会遭到抵制,有的楼盘开盘,开发商明确表示不卖给温州的投资者。
不少温州投资者认为,“温州炒房团”一词,本身就是对温州购房者的误解。因为他们并没有联手“炒”高房价,他们只是在“购房”,或者说是投资房产以获取收益。事实上,过去“外出赚钱,回乡买房”是许多温州人梦寐以求的夙愿。而短短几年间温州的房价由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蹿至7000元以上,令一些温州人发现了原先仅限于居住的房地产蕴藏着巨大商机。随即,“热身”过后的温州人像当年抱团外出经商一样,开始把大把大把的钞票投向临近的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大城市的楼市。温州购房大军一度达“人马十万、资本千亿”的规模。在上海,高峰时每年楼市有20亿元以上资金主要来自温州;在杭州,购房者中温州人的比重一度达到两成。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片面地把“温州炒房团”当作房价急剧攀升的罪魁祸首是极不公平的。温州人投资房地产,既不违反道德,更不违反法律,他们只不过是凭着对国家政策的正确解读,靠自己的智慧和果敢赚钱。
谁是真正的房价推手?
在各地一片封杀之声中,温州市一位主要领导说过,过去一些地方为了炒热当地楼市,大开城门,制订各项优惠政策,像招商引资一样,鼓励温州人购房。当楼市炒热了,却来个“鸟尽弓藏”,对“炒房”者大加制裁。的确,相对于国内巨大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温州人投入到房市中的资金无疑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如去年全国房地产投入约10万多亿元,北京一地就超过千亿元,上海也在千亿元左右,而媒体有关温州人“投入千亿元炒房”的传言,充其量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是根本不可能左右楼市的。
不可否认,一度持续攀升的房价,包含着许多非理性上涨因素,使得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而产生泡沫,这既与价格基本平稳的宏观调控目标相违背,也为房价暴跌埋下了伏笔。事实上,各地房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地价的急剧攀升,而不能完全归结于温州人“炒房”的结果。或许一段时期各地阻击“温州炒房团”的目的就是要挤压房价中的“泡沫”,防范房价大起大落所带来的风险,为楼市发展寻找一条理性的道路,但在如何狙击恶意炒房方面,岂能将“温州炒房团”当作惟一的目标,更主要的是,面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前所未有的调整,地方政府有必要深刻反思“以房市带动城市”的简单化经营城市的理念,从深陷“炒房热”之中全身而退,站在客观的角度,平衡社会各方利益。不言而喻,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都会导致事与愿违,重要的是进一步完善市场调控机制,避免因制度的缺陷给恶意炒作者以可乘之机。(吴学安)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